這是一篇雜記,記錄了我們在美國吃了什麼東西,照片都是隨手拍的,所以就彙整在一起紀錄了。
我在總整理的時候寫過美國一餐飯大概要20~40USD,相對的速食店大概10~20USD,因此,除了超市外,我們最常吃的就是速食店了。
首圖是Pandaexpress,美國速食中餐的代表,我本來想點美國影集裡那種盒裝的餐點來吃,但發現組合價比較便宜,於是就改買一主食兩配菜的餐盒了。
Panda Express(熊貓快餐)的創辦人是中華民國人,出生在江蘇省,在1949年和父母親搬到台北,他的父親曾經是圓山飯店的廚師長,為蔣中正總統做過飯;後來他們又移民日本,他在那裡讀完高中後,拿到獎學金留學美國,讀的是數學系,還念到碩士,之後在1983年創辦熊貓快餐,並且快速的在十年間展店到一百家,感覺很跳tone的人生,也很讓人佩服。
來美國怎麼可以不吃吃看美式中餐,餐廳裡的裝飾有些中文,好親切。
形式其實很像自助餐,後廚一直瘋狂炒菜,然後就看台面上有什麼菜都可以選,打包結帳,十分快速。
1 Side & 2 Entrees是一個plate,價格大約10-12.5USD,在外加稅金,大概可以在15USD內解決,以美國而言算是滿划算的。
Side可以選炒飯、炒麵、白飯或蔬菜,而Entree選項有十幾種,困難抉擇,還附美國才有的fortune cookie,自創文化,哈哈。
我覺得食物滿合我的胃口,而且份量非常大,感覺兩個人吃都綽綽有餘,推薦大家要去嘗試一下。
再來是來自菲律賓的速食店Jollibee。(招牌是一隻戴著廚師帽快樂蜜蜂。)
Jollibee的創辦人也是華裔,成立於 1978 年,目前在全球17個國家有一千多間分店,除了東南亞外,香港、澳門中東、北美和歐洲等都看的到它的身影。
餐點除了招牌的炸雞Chickenjoy外,還有菲律賓的傳統米粉料理Palabok Fiesta,由搭配蝦醬、碎豬肉、蒜酥和水煮蛋組成,吃起來和我們肉燥米粉有點像,口味也很不錯,值得一試;另外他們還有水蜜桃芒果派,熱熱的很好吃,是很不錯的甜點選擇。
第三間是Sizzler。這間店曾經插旗過台灣,不過現在已經全面退出了。我記得小時候吃時時樂時覺得好新奇,除了主餐還有吃到飽的沙拉吧,我查了一下發現台灣的最後一間時時樂在2020年才因為疫情撐不下去而關門。
美國時時樂也是同樣的模式,點一道Main Entree,沙拉吧(包含沙拉、湯、炸物、飲料、麵包等)吃到飽,服務生是桌邊服務,所以一定要付小費。
這道是豬肋排(BBQ Ribs),附一份配菜,我們選了烤馬鈴薯,價格約30USD。
另一道是牛排加薯條,都不錯吃。
最後是旅館附近food plaza的韓國餐廳。店名不可考,但食物滿好吃的,所以也一起分享一下。
我上次去韓國的時候其實覺得韓國食物沒有很好吃,不過這家韓餐意外的很合我的口味,經典的韓式榨醬麵,裡面的料超多。
海鮮煎餅,用料也是超豐富。
還有一道經典的蜜汁核桃蝦,蝦超大隻,醬汁吃起來有一點甜甜的,甜鹹甜鹹,風味十足。
雖然這是一間隨機的韓國餐廳,但我覺得滿好吃的,如過去美國的話也可以試試看韓式料理。
以上就是這趟美國行的食物雜記了,接下來要去美國東岸,再看看我們會吃些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