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1.jpg

一艘出現在陸地上的船。

搜尋馬六甲景點可以發現有非常多的博物館,因為時間有限,所以這次只挑了一間大家滿推薦的海事博物館參觀;海事博物館的外觀是一艘船,這大概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先說結論,展品並不多,我覺得可能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哈哈),但因為我沒有去其他的博物館,所以就無從推薦起了。

不過不管如何,還是來分享記錄一下這間博物館。

P02.jpg

海事博物館(Muzium Samudera)

opening times 週一至週四0900-1700,週五至1830,週六日延長開放至1900

ticket prices 成人 12RM 兒童(12歲以下) 6RM

Samudera是海洋的意思,英文名稱是Maritime Museum of Malacca,維基百科說它是馬六甲最多人造訪的博物館,每月到訪人數有二萬人,博物館本身就是一項展品,這艘船是Flor de la Mar的複製品,Flor de la Mar (Flower of the Sea)是一艘16世紀的葡萄牙商船,在建造當時是同類型中最大艘的船隻,航行於葡萄牙到印度的航線(Portuguese India run),從西元1502年服役至1511年沉沒為止。這段時期大概也是我們以前學到所謂地理大發現的時期,葡萄牙人出發後往南航行經過非洲的好望角,發現去印度的新航線。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是1405年至1433年,和西方差不多;在新加坡的S.E.A.水族館有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展示,順便分享一下→ 【新加坡過過水】S.E.A. Aquarium 全球最大水族館 Day 3)

P21.jpg

P04.jpg

這艘船真的很大,更高處的甲板不能上去,不過那個上去的梯子看起來也太難爬了吧,要是我大概爬上去會下不來。

主要的展示品就擺在過去的船艙內,進去要脫鞋,裡面隔了扎實三層樓,雖然和現在不能比,但想想是五百年前,果真是一艘大船。

P05.jpg

當時貿易的商品主要是各種香料,肉桂、豆蔻核仁、丁香等,不僅可用於調味,還可用於化妝、醫療、膏油和香氛,哪裡能賺錢哪裡就有人,所以商人拚了命也要找到對外貿易的路線,不論是陸路的香料之路,或是拜地理大發現所賜的海上香料之路。

英語中「Spice」(香料)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species」,就是指貴重但量小的物品。

P06.jpg

P10.jpg

畢竟是海事博物館,展品中還有不同的船隻模型,例如下圖的是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a),盛行於15世紀的三桅帆船,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普遍採用它來進行海上探險。

海上之花(就是海事博物館這艘複製船)是一艘克拉克帆船(Carrack),因為體積龐大在海上能夠保持穩定且有空間放置遠洋物資,因此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海上強權遠洋探險的用船;但也因為體積龐大,操作起來不方便,在淺水區也容易擱淺,於是發展出了卡拉維爾帆船,速度較克拉克快,操作也比較容易,深受冒險家喜愛。

P11.jpg

英國在14世紀時建造了第一艘配有武力的船隻,之後所有的船都開始配備武力;例如這艘模型船,船身一格格都是一個個大砲的砲口,當航海技術進步後,各國的戰場就從陸地延伸到了海上,就算我不犯人還是堤防別人犯我,加上聽過的各種海盜故事,有武器好像很正當。

P09.jpg

其他武器的展示,圓球應該是砲彈吧。

P07.jpg

各種貿易使用的錢幣,左邊中間有洞的叫做元寶,感覺是中國的貨幣,中間的上面是阿拉伯文,大概是路上絲路時從中東拿到的吧,下面還有砝碼喔。

P12.jpg

船內也有禁閉室(confinement),關押犯罪的船員和奴隸。

P13.jpg

P14.jpg

當時的航海地圖,我把亞洲地區放大了,但台灣好像不是很成型(哈哈),至少有看到幾個點啦。

P23.jpg

只能從一半的高度看看上方甲板長什麼樣,雖然這艘船在當時很大,但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開著這樣的船就從葡萄牙到印度實在太厲害了。

船內的展示品大概就這樣,畢竟是600年前的事了,所以船內只是展示廳,覺得如果能複製出過去船艙內的生活模式,像是臥室,廚房、儲藏室各種用途的房間應該會更吸引人。

P15.jpg

P24.jpg

看完後,隔壁還有一間博物館是一起的唷,記得也過去晃晃。

P16.jpg

P17.jpg

一樣有些模型船的介紹。

上圖是世界第一艘有穿鎧甲的船,造於1682年,感覺是日本船;下圖則是Pinisi(印尼雙桅帆船),用於印尼各島嶼間貨運的運送,直至現今都還在使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7年將建造這種船的技術列為入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他被列入的有例如崑曲、歌舞伎、墨西哥的土著亡靈節等。

P01.jpg

在這裡找到另一幅地圖,上面有Island of Formosa,就是在說我們啦。

P26.jpg

 烏龜下蛋模型,還介紹了一些其他的海洋生物。

P25.jpg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介紹)

這位是ibn Baṭūṭah,摩洛哥的穆斯林學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14世紀的人物,曾遊歷元朝時期的中國,他的旅程全記錄在《伊本·巴圖塔遊記》中,總長117,000公里,途經現在44個國家的國土。

巴圖塔的足跡,幾乎踏遍了當時伊斯蘭世界的每一個國家。在蒸汽機及火車發明到來以前,他可能是旅行路程最長的人。在阿拉伯世界,巴圖塔獲得了崇高的聲名,摩洛哥人將其作為英雄加以紀念。近代天文學家以其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

《伊本·巴圖塔遊記》也有中譯版本,讀冊連結在此,超酷,我打算去買一本。

P28.jpg

P18.jpg

二樓展示了一些船上的用品,燈具、通訊設備等。

P19.jpg

P20.jpg

還重現了當是沈船打撈的場景,裡面的打撈人員做得太真實嚇了我一跳(現在看照片還是覺得很真實啊)。

似乎很大部分都是瓷器,可能是瓷器比較不會風化,所以可以存在比較久吧。

P03.jpg

最後就用在船上看到的馬六甲河風光作結了。

想想16世紀那個年代,沒有現代厲害的導航系統,從葡萄牙到印度靠的是不準確的經緯度判斷和船員的經驗,每趟航程就是一次賭命,在海上舉目所望只有水,那種不踏實感我用想像的就覺得很可怕。

順便分享一下海上定位的演進,之前去參觀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對這件事有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格林威治景點║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我踩在本初子午線上 Day 2

以上,我們下次見。

P02.jpg

 

arrow
arrow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