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3.jpg

超級久違的遊記!

最近真的是哪都沒去,導致沒有任何庫存照片可寫;疫情後時代大家都開始出國了,雖然我還沒有假可以出去玩,但來個半日遊還是可以的,再不曬曬太陽都要憂鬱了。

所以我坐機捷出去玩。機捷上都是推著大行李廂的人,在蓋好五年後機捷終於派上用場啦。

P15.jpg

那麼今天來到的是桃園捷運A17統領站,下一站就是桃園高鐵站,可以和附近的Xpark華泰名品城來個一日或兩日小旅行。

P01.jpg

從統領站走大約五分鐘就會來到橫山書法藝術公園。這裡有一個大公園和兩間展覽館,分別是橫山書法藝術館和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今天先來分享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

在這之前我都不知道桃園竟然有考古遺跡,大園尖山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晚期,最早在1931年的日治時期被發現,其後由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進行挖掘調查,是桃園市唯一正式發掘的遺址。

P02.jpg

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一 09:00-17:00,週二公休

門票:免費參觀

為了要寫這篇文章我重新了解了一下台灣的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是人類進入金屬器時代的最後一關,這時期的人類已經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因為不再需要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陶器和紡織,生活也進一步改善,而台灣的新石器時代包含了像是圓山文化、卑南文化和大坌坑文化,時間大概是距今6500年到2000年前。

P04.jpg

大園尖山發現的遺址其實也有不只一種文化生活於此。

遺址共有五層,從五千年前的大坌坑人(台北大芝山岩遺址也是大坌坑文化)、四千年的訊塘埔文化(主要也是分布在台北和桃園,和大坌坑的差異似乎是陶器的原料使用不大相同)、三千年的圓山人、植物園人,再到兩千年前的十三行人,可以看到從幾千年前文化就是一代代影響、一代代改變的,十分有趣。

是說這些遺址的命名其實也是有規則的,依照國際通行的辦法,發現之遺址應以最接近的現代村落命名,所以圓山遺址就是圓山文化最早發現的地方,植物園人就是在台北植物園附近發現的。

(植物園文化的遺址和圓山文化相近,但陶器和石器的內容物不大相同,因此應該是不同的族群,而且植物園人有許多農耕器具,因此推斷他們以農耕為主要生活方式。)

(十三行文化則已經進展到了前鐵器時代,居民會煉鐵是一大進步,並且有可能是凱達格蘭族的祖先,八里有個十三行博物館,有機會可以去參觀看看。 )

P05.jpg

不同文化的差異點主要就在石器和陶器,因此藉由了解陶器的形狀和裝飾紋可以分辨不同文化的特色。

P07.jpg

石器的種類也非常多,網站上有非常完整的照片和介紹,我覺得很值得了解一下。

 

P06.jpg

P09.jpg

除了了解歷史外,也可以親自上陣考古(並沒有,只能拍照打卡用),或是和史前人類比一下打獵技巧,雖然展廳小小的,但規劃的還算用心。

P08.jpg

小朋友還可以動手拓印前人的裝飾紋,能以簡單的方式了解時前文化,又有互動遊戲,感覺滿適合親子遊的。 

這間展示館2021年10月才開幕,東西都還十分新穎,希望它們的互動裝置好好維護,十年後還能用,哈哈哈。

 

 

 

 

 

 

 

arrow
arrow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