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維也納。
從捷克的CK小鎮要到維也納實在不容易,網路上搜尋到的方式都是建議搭shuttle bus,至於怎麼預約、怎麼搭網路上很多教學文(或是上背包客棧找心得文,非常詳細),我查詢了好一會兒的資料最後還是決定到CK當地再找尋,不過也因此我們只預約到早上8:30的車,所以想要好一點時間的,建議可以提前在網路上預約。
從CK到維也納的車程大約3個小時,從旅館門口接,送到旅館門口,非常的方便,我們坐的是七人座的車,雖然和陌生人同車但除了道早安以外,其他的時間都在睡覺,不過去維也納的路有點曲折......然後我就暈車了,中途停了個休息站,不過暈車實在太不舒服,所以也沒認真看我們停在哪,會暈車的人不要坐中間會看到前面路況的位置,根本超暈。
這三天兩夜所待的民宿,空間很大不過沒有電視,一開始覺得沒有關係,不過在發現維也納的晚上結束的很早時就發現這樣實在有點糟XDDD
更多的住宿內容,請看這篇 初見歐洲 關於「住」
民宿的地圖上附了附近傳統維也納食物的地圖,於是就先找餐廳填飽肚子啦。Vienna Soup 3.8EUR,清湯、麵與馬鈴薯和肉塊,滿好吃的,而且意外地和我的台灣胃很合
Anyway,第一天遊歷維也納,就先到附近走走。
維也納是個很有歷史的城市,除了身為音樂之都的美名以外,還有很多的宮殿、皇家住所,另外,聯合國的四個辦事處其中之一也在維也納(介紹寫好了維也納的聯合國中心(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 Day13 ),不論過去或現在都很有歷史地位啊。
過太久回來寫都忘記這些照片是在哪拍的了,只好再借一次旅遊書翻出這些景點介紹,經過我的比對,這應該是約瑟夫廣場上的約瑟夫二世雕像,1848年大革命時起義的烈士便是在這聚集的(這時破爛的世界史無法發揮作用,只好再次請出維基→1848年革命發生於歐洲,是平民與貴族間的抗爭,主要是歐洲平民與自由主義學者對抗君權獨裁的武裝革命;和法國的二月革命是同一串事件)。
霍夫堡(Hofburg)是一群建築,這個門是米夏爾門,從這邊走進去可以很快地看到售票處,一樣有不同的聯票選擇,我想我們當時選的應該是Sisi Museum, Imperial Apartments & Silver Collection 3in1的聯票,價格是9.5EUR,相關說明網站在此,但我上去看發現價格變了,不知道是默默地漲價了,還是我們買的是另一種票(?)
米夏爾門前停滿了馬車,遊客熙來攘往,就像歷史的輪迴,現在的遊客重現了過去的某一個時期。(很無聊的修了一下圖,好像不太像XD)
米夏爾廣場(Michaelerplatz)噴泉。
在這還挖到古羅馬遺跡,真的是一代代歷史的堆疊啊。
其實我拍了很多的雕像,但對故事不了解實在很難描述這些雕像,所以有興趣的直接去看相簿吧。
接下來要進入博物館中了,因為有一堆銀器和各種餐盤,所以圖多話少XD
單一動線:
Kaiserappartements 皇家華邸
Silberkammer 銀器室
Sisi Museum 茜茜公主博物館
接下來的照片只有銀器室的,為什麼呢?我忘了...不過應該是因為其他地方不可以拍照吧,不然皇家華邸看起來就是會謀殺底片的地方啊,旅遊書上是有寥寥幾張,稍微喚醒我的記憶,皇家過去的冬天寢宮,Franz Joseph and Elisabeth(也就是茜茜公主)就是住在這!皇家生活看起來真的很高級,不過據說茜茜公主並不快樂,果然還是要身在其中才知道悲哀。
雖然說圖多沒廢話,但還是想廢話茜茜公主一下,她真的是個傳奇人物,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還有多部以她為發想的電影及故事,根本就是傳奇人生,有興趣可以看看維基上的介紹,就是個人生如戲的最佳例子。
好的我們終於進來了,這裡有各種語言的解說機非常貼心,所以是個會逗留很久的地方,可以多留點時間在這。
銀器室當然要有銀器照,各種刀叉湯匙就佔了一櫃又一櫃,是說西餐的餐具也分太細了,不像我們一雙筷子走天下,頂多加個湯匙什麼都可以吃。
再一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的刀叉湯匙,還有貝殼狀的小碟(不知道做什麼用的)。
正式餐桌上的擺放。
三角蛋糕刀,只不過這把的組成成分可能是金子。
根本華麗的餐桌擺設。
連餐巾都要有創意才行。
瓷盤大軍。似乎式點心盤們,圖樣實在太多了,只挑幾個拍。
中國風有不少。
這個盤子仔細看會發像上面的人臉非常的好笑,畫得有點粗糙,或許是歐洲的畫師自行模仿的中國風吧,似乎不太符合中國對細節的華麗要求。
這個不解。
日本風的杯盤組,似乎來自墨西哥(?)
水果盤(?)純粹是要炫耀其華麗吧,是說這些餐具在過去是真正使用的,吃飯時不會覺得太刺眼嗎XD
呼~再過多絢麗的餐具組夾攻下,需要好好喘口氣還有坐下來休息;接著連接Sisi Museum,沒有照片;茜茜公主的故事太戲劇,大家可以去看(不符合史實的)電影。
然後,我們從100多年前回到現代。
霍夫堡群的一角,西班牙騎術學校(Spanische Hofreitschule),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所傳統的利比扎馬(因為馬匹來自斯洛維尼亞的利皮扎村而得名)騎術學校,現在依舊可以觀賞馬術表演(但我們沒去不知道到底如何)。
再往外走,這是新堡,顧名思義它確實是比較新建的堡,1881-1913建立,想想都第一次世界大戰了,民主主義盛行啊,希特勒在1938年就是站在這的大門台階上宣布德奧合併的,竟然沒有歷史照片可以呼應!
走出霍夫堡建築群,往大街上走去,我和維也納的街道實在不熟,只好隨處逛逛。
Kohl Market,這條街上的多棟建築物是有名的設計師作品,不過我們好像就只是走過而已。
街頭藝人的樂器太吸引人了,撇開那把長相奇怪的bass(?),那個女生彈的是揚琴嗎!!
XD純粹覺得這家H&M所在的建築頗美麗。
哈斯大樓,1990年完工,就建在史提芬大教堂的正對面,非常奇特的外觀設計,為了讓處在教堂對面的它不落俗套,維也納可是找了奧地利最負名望的建築師設計,名家出品,你覺得呢?
黑死病紀念柱,1679年黑死病絕跡後,壯麗的巴洛克式紀念柱,以人為比例尺就知道它其實很大。
最後(呼~),史提芬大教堂,我的相機沒電了,而且裡面剛好有人在做禮拜,再加上我們的教堂蒐集得夠多了,所以就匆匆走過囉;它其實也是個偉大的建築物, 只不過我們怎麼老是遇到維修(?)
最後的最後,維也納是個信守6點關店的城市,走回去的路上幾乎店家都關了,明明天那麼亮,卻什麼事都不能做(更誇張的是超市竟然7:30pm就關門,周日還不開門,他們到底什麼時候採買雜貨啊??),民宿還沒有電視,根本無聊,這大概也是我對維也納評價不高的原因吧。
耶~打完收工,歡迎看看其他的紀錄唷:))
沒錯就是人骨教堂啦(Sedlec Ossuary) Da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