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5.jpg

(解說老師說從這個角度拍的台北賓館最標準,是送給外賓禮物照片的角度。)

台北賓館落成於明治34年(1901年),原先是台灣總督官邸,大正2年(1913年)時改建完成,變成現在看到的華麗巴洛克式風格。

臺北賓館在總督官邸時期為迎接日本皇族及國內外來賓的場所,被國民政府接收後,在民國35年改稱為臺北賓館,依然持續著接待國內外貴賓的工作。

P01.jpg

台北賓館目前由外交部管理,每個月會有一天的開放參觀日,其他時候則需要由機關或團體提出專案申請,今年的開放參觀日附在這裡

臺北賓館

opening times  每月一次(通常為週六) 0800-1600,開放日請看這裡

ticket prices 免費參觀

從八點半開始會有定時的導覽解說,導覽老師真的是學富五車,每次聽導覽都可以聽到很多新的東西,很推薦參加定時導覽。

P26.jpg

P27.jpg

臺北賓館位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和外交部對望,地址是凱達格蘭大道一號,一號耶哇喔。

進門先看到花園裡台灣造型的造景,放在臺北賓館門口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P28.jpg

P02.jpg

臺北賓館的主要建築是這棟兩層樓的洋館,後方還有一日式的和館,是平時台灣總督的起居空間,遇到皇親國戚來訪時,總督就不能睡在洋館裡而是退居和館。

現在看這棟百年歷史的建築還是覺得非常氣派,二樓四周都有陽台走廊,使用的兩兩一組的羅馬柱顯得非常氣派,一樓的放映室定時播放臺北賓館的介紹,裡面有提到這些羅馬柱其實是用鋼骨結構外搭磚頭排成圓柱狀,最後才用石材塑形,所以其實是假的石柱(哈哈),為了完成氣派的裝飾無所不用其極啊,但厲害的也是在那個年代就使用鋼骨結構,走在很前端。

P03.jpg

正面兩側並非完全對稱,右邊有一個延伸到三樓的陽台,一開始的興建用意是為了遠眺街景,後來則變成了皇族觀賞為他們舉行的遊行隊伍活動以及接受被統治者致意的場所,裕仁皇太子訪台時就曾經站在這個陽台接受台灣人民的致意。

P29.jpg

(今天的照片是用手機拍的,沒辦法拍得很細節。)

拉近看看東南角三樓的陽台,展場內有當時的相片記錄,其實不用看照片我也能想像出皇族站在上面揮手的樣子(電影上都是這樣演的,哈哈)。

P06.jpg

繼續繞到後側,也就是臺北賓館的北面,一樓凸出來的圓弧空間是舉行大型宴會的大食堂,也是平常開放參觀時的放映室。

我覺得巴洛克式建築真的很美,但如果是現代建築出現就會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還是要老建築才能展現符合時代的風情。

P20.jpg

P24.jpg

後方的庭園是個日本式庭園,心字池橫貫其中,當時在興建時從台灣各地蒐羅了不同的樹種,造就了現在豐富的樹木種類;庭園內有奏樂堂、涼亭、石橋、石桌、假山、瀑布、噴泉等,過去在貴客遊園時奏樂堂都會有樂師在奏樂,雖然現在不能走進去,但還是可以想像一下那種氛圍。

P23.jpg

P04.jpg

在這麼市區的地方坐擁一片日式庭園真的是奢侈啊。

心形水池中有幾隻天鵝,都是黑色的,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

P31.jpg

P30.jpg

洋館北側有個廣場,活動時這裡經常搭建棚子讓與會來賓參與,像是國慶酒會或是之前的總統就職典禮。

兩側的扶手上各有一隻石獅子,感覺有點違和,因為他們確實是後來才加上去的,是從臺北大天后宮(已經拆掉了,原址在現在的228紀念公園)搬來的,算是繼續延續牠們守護的使命吧(?)

P19.jpg

P21.jpg

位在洋館西北邊的和館目前並未開放。

它和洋館之間過去(?)有一木造走廊相連,平時是台灣總督的起居空間,坐在這裡的就可以直接看到美麗的日式庭園景觀,甚為享受。

P22.jpg

這是從和館看向洋館的角度,真的很美,臺北賓館曾經入圍(?)臺灣最美十大歷史建築,算是名符其實。

終於把外觀分享完了,接下來要進去內部參觀囉。

臺北賓館內部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為了讓這些有年代的物品能夠活更久,大家一定要遵守喔。

P32.jpg

P07.jpg

首先,從門口走入就看到左手邊左手邊華麗挑高的樓梯間,氣派感盡出,頂端吊掛的水晶燈也是氣勢非凡,這一定要現場看才能體會,超級美。

P08.jpg

P09.jpg

這是一個明石元二郎時期(1918-1919)的雕刻裝飾櫃,四面都有雕刻裝飾,上圖是巖島神社(就是那個漲潮時會單獨立在海中間的那個神社),四邊的櫃體都可以放下來,上蓋的內側還有78枚飛禽圖,非常的精緻。

P33.jpg

連在室內都有彩繪窗戶,一定要走歐風就是了,而且這裡為什麼會有一扇窗也是滿奇怪的。

P35.jpg

旋轉樓梯可以上到接受民眾致意的三樓陽台,漆成淡綠色也太夢幻。

P34.jpg

二樓東側主要是總督家人的生活空間,寢室、書房和化妝間,也有一間榻榻米起居室,是洋館裡唯一的日式空間,不過現在已經拆除了。

整棟建築裡共有17座壁爐,每座都不太一樣,因此也是臺北賓館的參觀重點之一。

P10.jpg

四周的石板和地上的磁磚各異,這些花磚還是遠從英國進口來的,連小細節都這麼用心。

P11.jpg

這是第二起居室,過去是總督府的臥室,三面的窗戶都能夠走出去外面的廊道,這也是皇室貴族來台時使用的起居室。

P36.jpg

P37.jpg

隔壁是書房,牆上掛了幾幅字畫,和書房的風格很是符合。

書房裡的壁爐也很精緻,花磚的圖案比較明亮,也很漂亮。

P12.jpg

P13.jpg

再往前走是大客廳,門上裝飾的是梅花鹿的鹿頭,代表著台灣的特有種。

P38.jpg

大客廳裡也有壁爐,旁邊還有一個量身訂做的角落櫃。

P14.jpg

P15.jpg

女賓客室裡有一個很大的櫃子,不說的話我還真猜不到這是什麼,原來是baffet的餐檯,下方的格子可以放盤子,真的是太精緻了。

這一間的壁爐也是唯一沒有鏡子的,導覽老師說因為女賓客太愛照鏡子了,所以這間特別不放,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P16.jpg

P39.jpg

第二寢室的壁爐做成了化妝台,還有小櫃子可以放些瓶瓶罐罐,過去應該是女主人的房間吧。

P40.jpg

衣櫃是嵌在牆壁裡的,這在設計時就要先預留,很是用心,旁邊的門應該是通向盥洗室的,算是一間一應具全的套房。

P17.jpg

隔壁連接的是早餐室,不得不說這房子的規格配置和之前英國城堡的配置頗像,只是規模比較小,不知道是參考歐洲建築的空間配置,還是當時的室內設計就是這樣呢?

早餐室的桌椅看起來很中國風,是後來設置的,與西式的壁爐互相映照,中西合璧。

P41.jpg

西南角的邊間是配膳室,餐點藉由電梯送到二樓後,再從這裡送到早餐室,早餐室的樓下就是大宴會廳,因此配膳室也在同一個位置,這樣的動線設計很合理,建築師真的很優秀。

二樓的主要房間都參觀完了,回到一樓。

一樓主要分成北側的會客室、宴會廳和南側的工作人員區,包含秘書室、書記室、副官室、應接室等。

P18.jpg

又一個壁爐,我已經搞不清楚這個壁爐是在哪一間房間了。

P42.jpg

最後來到大宴會廳(大食堂)看臺北賓館的建築歷史。

大宴會廳的壁爐很是氣派,即使是現在,有些不適合在總統府舉行的宴會(像是沒有邦交的外國使節來訪之類的)也會在這裡舉行,雖然我們大概沒有機會來參加宴會,但至少可以來看看環境,是吧。

P43.jpg

天花板的吊扇感覺很漂亮、很有歷史,拍張照紀念一下。

P44.jpg

結束參觀後,來到一樓的廊道,特別拍這些磁磚是因為這個磁磚是一整塊燒出來的花色,不管怎麼磨顏色都還是一樣,值得讚賞。

P45.jpg

臺北賓館真的很美,開放日這天有非常多人在寫生,雖然我不會畫畫,但我可以用相機記錄下一樣的風景。

蓋臺北賓館時因為花了太多經費而被日本國會質疑,當時民政廳廳長後藤新平回應「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說服了國會議員們,最終花費了21萬日幣完成了這棟最美的歷史建築。

目前每個月只有一天的參觀日,非常推薦大家有空去走走看看,畢竟平常是受邀請的貴賓才能進入的呢,我們可是和美國務次卿看到同一片景色呢。

 

台灣各地趴趴走,景點懶人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a 的頭像
    Chia

    我要很陽光。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