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了一下淡水的歷史。
淡水曾經是很重要的國際通商口岸,自1626年西班牙從菲律賓來此插旗後,幾經更迭,直到日治時期因淡水河道淤泥堆積越來越淺,而逐漸被國際船隻放棄,轉變成現今人文資源豐富的休閒娛樂勝地;在接近四百年的發展史中留下了許多歷史建築,感興趣的人,可以從荷蘭的紅毛城,到清朝的海關碼頭、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再到日治時期的木下靜涯舊居和日式的日本警官宿舍,跟著走完淡水的歷史。
那麼今天要分享的是被稱為小白宮的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這個名字有點繞口,其實就是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然後是在清朝時期建的,於是就冠上前清了,這座官邸建於西元1866年至1875年間(清朝的同治5年至光緒元年),原先其實有三座官邸,分別給司長、秘書和部屬居住,因此又被當地人稱作「埔頂三塊厝」;1884年清法戰爭時被法軍砲擊,部屬居住的房舍遭到炸毀,官邸只剩下兩棟,日治時期淡水沒落關務減少,官邸被改作賓館使用,二次大戰時兩棟官邸日漸荒廢,光復後不久第二棟建築就因為失修而被拆除,剩餘的這棟被國民政府財政部海關臺北關接收,供當時稅務司署長居住,1996年時因為年久失修一度要被拆除,幸好經過各方的請願搶救保留了下來,定為歷史建築並重新整修,再度展現了過去的風華。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09:30-17:00,週六日及國定假日09:30-18:00
地址:淡水區真理街15號
門票:全票80元(可參觀淡水紅毛城、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及滬尾礮臺),優待對象看此
政府要維持古蹟的運作實在不易,大家多多支持啦。
那麼這裡會被暱稱為小白宮就是因為整棟建築的外牆都是白色的(連窗戶都是),正門前的長廊很寬,大概也是英國人喜歡的居住模式,而且前方是寬闊的淡水河畔,坐在這裡一定很享受。
內部空間其實不大,而且沒什麼特別的展品(畢竟轉手了那多次,以前的家具物品大概都不復存在),就是一些老照片什麼的,只能靠大家的想像力自由發揮。
這裡有一個壁爐,我猜使用率應該不高畢竟台灣大部分的時候應該滿熱的。
送餐口。
這是一棟平房,我一開始想不明白為什麼需要一個送餐口,後廚的人不能直接拿進門嗎,不過看了模型後,發現有那個送餐口真的方便許多。
這個官邸面積真的不大,中間最大的空間是正廳,作為接待、宴客及起居空間,另外有一間臥室和一間書房/辦公空間,剩下的小空間推測是浴室和儲藏室使用。
整個園區外觀的模型,地基抬高,防潮又有氣勢,三面都有迴廊,讓日照能夠順利進入屋內。
位在房屋正中的門是過去的大門,旁邊的雞蛋花樹被認為是英國人種的,已經有百年歷史,現在被新北市政府列為「珍貴樹木」。
(這附近青苔頗多,下雨時會滑要小心。)
從前面庭園看到開闊的淡水河和對面的觀音山。
後方那棟建築是洗手間,為了讓整體一致所以蓋成相同的形式。
黑磚斗子砌圍牆。
這面牆特別有一塊解說牌,因為它是從清朝留下來的黑磚斗子牆;斗子牆又稱作空鬥牆,兩面由磚頭砌成而中間是空心的。
淡水稅關所屬地。
這個界石好像是後期重立的,但看起來還是很有歷史了,看解說感覺是從海關碼頭挖出來後重新立上去的。
今天的小白宮分享到此,去淡水的時候別忘記順路去逛逛,體驗一下洋人稅務官的住宿環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