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嘉義的主要目標就是這座嘉義舊監獄,上次來的時候參觀過,但沒有聽到導覽,感覺只是走馬看花很可惜,於是這次再訪,就是想聽聽看導覽解說,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嘉義舊監獄建於日治時期的1919年,並且持續使用到民83年(1994年),因為直到比較近期都還在使用,所以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2009年開始修復並在2011年作為獄政博物館重新開放至今。
台灣目前也有其他舊監獄在展示中,像是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和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景美的其實我也去過,不過那時候沒有記錄,下次有機會再去看看),但這兩個都是偏向關押政治犯,因此展示內容和人權比較有關,而嘉義舊監獄則是可以一窺日治時期的獄政,以及近代的監獄情況,稍有不同。
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12:00,13:30-16:00,週一休館,定時導覽時間看此
門票:免費參觀
我從火車站騎ubike來,早上的中山路頗為平靜,腳踏車騎起來沒有壓力;停好車我還去附近的吃了涼麵和買了燒餅,才心滿意足的出發聽導覽。
路上會先經過嘉義第二司法新村,建於1961年,做為嘉義監獄職員的員工宿舍使用,至今依然是嘉義監獄、看守所和地檢署的員工宿舍,於201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沿著宿舍群外的人行道往前走到底就是監獄了。
監獄的牆硬生生的比住宅的紅磚牆高了一截,再加上灰撲撲的色調,馬上感受到監獄壓抑的氛圍。
門口兩側分別寫著 以法律己 以德化人,現今監獄中最多的犯人其實是吸毒、酒駕、偷竊,我也不知道針對這幾項罪名政府有沒有辦法做到以德化人,監獄的作用也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不過不是今天的重點,我們還是直接進去看看吧。
嘉義舊監獄是在日治時期建成的,那個年代監獄是由受刑人來興建,拱門和交錯堆疊的紅磚經過了多次地震至今仍屹立不搖,真的厲害。
踏入建築的第一間房間是典獄長室,這桌子一看就很有架式,後方的窗戶很值得介紹,稱作平衡錘式推拉窗,藉由平衡的原理讓窗戶可以停在任一高度,而不是像其他上下拉的窗戶只能選擇全開或是關上。這種窗戶之前參觀虎尾郡役所時也有看過。
監獄的配置是放射狀的,這也是古人的智慧,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做到最大的監視效益,一個人坐在中央台就可以同時監視三條監舍的所有動態。
桌子上的映像管電視也是時代的眼淚啊,現在看到都是懷念。
男監舍共有智、仁、勇三舍,原先預定關押400~500人左右,不過到後期因為囚犯人數不斷增加,因此最多的時候嘉義監獄關押了800多人,幾乎是表定的兩倍。
進入監舍的門特別低,目的是增加犯人逃獄的困難度。
新犯人近來會先住在新收房,不過內裝看起來都差不多,可能是離中央台比較近,避免有什麼突發事件。
房間剛好容得下一人躺平和一個馬桶,毫無隱私可言,不只從門口可以監視房內,屋頂也是條狀鏤空,方便獄警們從上方觀察及管教(倒冷水),照片中的梯子就是讓獄警爬到天花板用的。
走到底是病房區,特別處就是有床!平常犯人是只能睡在地上的,只有生病時才有床可睡。
還有一張有年代感的牙科診療椅,不過雖然年代不同,牙科椅倒是亙古不變啊。
中央台兩邊展示了當時的犯人及工作人員的服裝,獄警制服感覺有點帥氣。
接著我們往外走到過去工廠的區域,犯人在獄中也是要工作的,工作所得會分別用來當加菜金、生活設施改善、被害者補償,最後的一點才是犯人的所得,用來購買他的生活必需品。
上方的小屋頂稱作太子樓,作為通風、氣流流通使用。
而現在的工廠被改成了展示間,裡面展示了整修是換下來的木材、過去被當作水溝蓋的清朝墓碑、以前的監獄牌。
另外還有全台監獄的模型和一些犯人的藝術作品。
庭院造景也都是犯人做的。
戶外空間是他們放風的地方,據說每天一小時,工作完之後沐浴、洗衣,把衣服晾在戶外的晾衣架上就回到狹窄的牢房等待明天的到來。
放大版浴缸就是洗澡的地方,一樣是沒有隱私可言。
(放風的區域。)
牢房外的牆壁上也有編號,戶外也會有獄警巡邏,務求滴水不漏。
上下圖的左側分別是男女監的接見室。
內部長這樣,牆上貼有可以送入監獄的物品品項及注意事項,像是有骨頭的食物必須剔骨材可以送入等...。
男監的區域看完了,接著進入女監--婦育館。
內部格局差不多。據說當時女監很多都是幫先生當公司負責人,結果跳票後就被當作詐欺關起來了(哭哭)。
女監自成一區,盥洗室、晾衣和工廠都在自己的範圍內。
放風區也是。
小孩可以跟媽媽一起生活到三歲,所以女監還有一個特別的育嬰室,整個牢房的人都會幫忙一起照顧。
日新堂是活動中心,犯人太多時也曾直接當作牢房使用。
最後用牢房外的鎖作結啦。大家都要遵守法律,永遠不會被關進監獄,感受毫無隱私的生活。
外面好熱,接下來要走去嘉義市立博物館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