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米歇爾山

太多照片要記錄,怕之後會爛尾,於是決定先來寫我覺得太值得了一定要去的地方,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位在諾曼第地區,距離巴黎有300多公里,不算太近,網路上分享的交通實在很麻煩,於是我們就決定直接買一日遊了,一日遊交通的部分因為我愛拍照的關係照片太多,所以決定分開寫,這篇就單純紀錄聖米歇爾山啦。

聖米歇爾山是一座岩石島,早在西元七世紀島上的高處就有一個小小的教堂,後來建了修道院,常駐了一群修士,下方則是一個小村落;中世紀時它是基督教徒的聖地,但前往的旅途上並不都很安全,可能在到達前就被潮汐的海浪捲走;法國大革命時期,不支持共和政府的修士們曾被監禁於此,還囚禁過數以萬計的罪犯和政治犯,1874年,聖米歇爾山由法國政府指定為法國歷史遺蹟,並開始長達百年的修復工程,同時也建立了連接對岸陸地的通道;二次大戰時,這裡曾被德軍佔領,戰後至今則繼續作為修道院,並同時是一個受歡迎的觀光景點。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一日遊,法國諾曼第,世界文化遺產,孤島上的修道院

村莊入口的餐廳--普拉嬤嬤餐館(La Mère Poulard)在1888年就開設,一開始是一間小旅館,餐廳裡供應的烘蛋(煎蛋餅)能夠快速烹飪又十分好吃,在各路朝聖者中廣為流傳,即使到現在也是許多人必須朝聖的一餐,光是網路搜尋就可以看到許多分享文,有興趣的可以google一下。

聖米歇爾山

入門的城牆滿厚的,本身就是一座堡壘,還有從英國蒐羅來的火砲,吊橋升起來就可以完全阻擋外面的攻擊。

聖米歇爾山

村落中只有唯一一條街,沒有街名,通往修道院,所以當地居民都稱它為大街。

這裡的村落是在中世紀時形成的,1433年發生一場大火,所有的房屋付之一炬,因此目前保存下來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可以追溯到15世紀。

當時有著餐廳和販售紀念品的商店,照顧朝聖者,紀念品店內擺放著聖米歇爾像的別針、名牌,以及小瓶子可以讓朝聖者盛裝沙灘的沙子,果然人類喜愛蒐集的興趣亙古不變。

聖米歇爾山

進入村中,有一座樓梯可以上去城牆看看。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一日遊,法國諾曼第,世界文化遺產,孤島上的修道院

城牆旁邊就是沙洲,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來時路,城牆上也可以走的路,不知道會通向哪裡(這裡感覺可以到修道院),不過我們沒有時間,所以只簡單的看看就下去了。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村中有旅店,Booking.com上也可以預訂,照片看起來很不錯,可以考慮看看。

聖米歇爾山

整個村子最窄的巷子,只有51公分寬,從這裡上去會通往小教堂和村子墓地。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中世紀時,這裡居住了三四百人,後來人口越來越少,但還是有個一兩百人,甚至還有小學,但現在就只剩下少少二十幾人,包含了修道院管理員、修士、消防員和一家住戶,但每日到訪的遊客絡繹不絕。

現在兩邊是各種紀念品店、書店、餐廳、畫廊等,我們走馬看花,看起來十分有趣。

聖米歇爾山

轉個彎,修道院突然就出現在面前。

聖米歇爾山

整個村落是沿著山邊依坡而建,所以是慢慢的上坡,從這裡的高度回頭可以看到沙洲。

聖米歇爾山

進入修道院大樓梯前的平台,Jardins de la Croix de Jérusalem(耶路撒冷十字花園),這裡有一些記錄聖米歇爾山人和事的看板。

聖米歇爾山

入口處分為團體、已購票以及前往購票中心三條路,可見旅遊旺季時有多麼熱鬧,不過我們來的這天完全不用排隊,爬上去就對了。

聖米歇爾山

這座階梯和超高的城牆在13世紀就已存在,一邊爬上去一邊想像過去朝聖者在長途跋涉後,終於剩下最後一道階梯時,一定是充滿感動的吧。

上方有個小城堡,是保護修道院的最後一閘口,牆上有射擊口,防範入侵者。

現在則是在入門前要安檢,把隨身行李給工作人員檢查方可入內。

聖米歇爾山

進來之後又是一條長長的階梯,可以通往教堂,左手邊是修道院院長的住所,他可以從上方的連通到直接走到教堂。

聖米歇爾山

牆壁上的裝飾,不確定是否有特別意義。

聖米歇爾山

終於爬上平台了,這裡幾乎是整個聖米歇爾山的最高點,可以看到諾曼第地區。

下方的河流是庫埃農河。

聖米歇爾山

從西側露臺看教堂,想到這整座修道院其實是蓋在聖米歇爾山的尖頂,在腹地如此狹小的地方,樹矗立起如此龐大的建築群,不能不佩服當時建築工匠的技藝。

聖米歇爾鍍金銅像高度超過四公尺、重達500公斤,完成於1897年,當時能夠把整個雕像固定到教堂的最頂端真的很厲害。

聖米歇爾山

進入教堂,先給大家看看整個聖米歇爾山的模型,依著山勢而建,周邊還有一整圈的城牆保護,重點是它是從西元11世紀就開始逐層堆疊的,實在太值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了。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這裡是朝聖者朝拜天使的地方,為了讓教堂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下方建有做為教堂支撐的地下室,擴大了地板面積。原來的祭壇因為下方的地下室坍方而坍塌,後來再蓋的祭壇跟上了哥特風格,和中殿是不同時期的建築,天花板的高度也不同。

超級高的穹頂,給人天空的感覺。

聖米歇爾山

這裡也有教堂三寶之管風琴。

聖米歇爾山

迴廊。穹頂用的是木頭,柱子則是19世紀用紅色石頭重新雕刻換上的,修士們會在這裡散步、靜思;我們在這裡看到工作人員非常細節的清潔石雕和柱子,果然古蹟的維護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用心。

聖米歇爾山

迴廊裡有一片落地玻璃,那裡本來是預留給未來新蓋空間的連通道,不過後來沒有再加蓋,於是就直接封了一片玻璃,下方也可以看到認真維護草坪的工作人員們。

聖米歇爾山一日遊,法國諾曼第,世界文化遺產,孤島上的修道院

迴廊轉進來就是飯廳,為了減少下方地下室的負重,屋頂一樣是木造的。

這裡過去排著一排排的餐桌,修士們每天早上六點和兩點使用兩餐,且不能說話,僅有朗誦聖經的聲音,另外,這個空間沒有任何取暖裝置,即使是在冬天修士們依然刻苦修行。

聖米歇爾山

19世紀的淺浮雕,聖奧貝爾的夢境,聖米歇爾託夢要求奧貝爾修建在山頂的禱告建築,奧貝爾本來不相信,後來天使就用手指點了奧貝爾的頭骨,主教才開始建造,而聖奧貝爾頭骨的天使指印現在還可以看到。

聖米歇爾山

接待大廳,也是建於13世紀,這裡是接待貴賓的地方,有著不停加熱的壁爐,鋪滿地毯的地板,布置著畫作的牆面‵、不間斷的食物,營造出舒適溫暖的環境,更曾經接待過多位法國國王(我和法國國王站在同一個地方!)。

聖米歇爾山

這裡的窗戶非常明亮,怪不得能用來做為接待大廳,彩繪玻璃顏色淺淺的。

聖米歇爾山

牆壁上的小木門,竟然還有上鎖,讓人不禁好奇後面放了什麼東西。

聖米歇爾山

木門,妝飾的並不華麗但很有質感。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然後來到地下室。15世紀建造來上方的教堂,這些柱子非常的厚實,真的是讚嘆以前建築師的能力。

旁邊的門內都還有通道,修道院真的是四通八達。

聖米歇爾山

地面的裝飾雖然已經褪色,還是令人讚嘆。

聖米歇爾山

大轉輪。這個設計也是讓人讚嘆先人的聰明才智。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人們站在輪子內走動,產生的力量可以拉動一台四輪車,沿著坡道把生活物資和建築材料運送上山。

聖米歇爾山

充滿光線的小角落。

聖米歇爾山

廊道的旁邊是監獄,在開頭時提過這裡曾做為監獄,畢竟本身的條件就是難以逃跑,因此又被稱為海上巴士底獄,這裡曾經關押過犯人、修士、政治犯,還有被妖魔附體的病人,政治犯如果付錢的話可以享受比較好的待遇,像是去村莊走動或是使用修士的圖書館,總共有一萬四千人被關在這裡過,直到1864年才廢除;1922年重新恢復修道院的功能;1979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聖米歇爾山

騎士廳。修士在這裡工作,複製手稿和妝飾美麗的畫面,彩繪在羊皮紙上,柱子上方也有雕刻,非常美麗。

聖米歇爾山

佈道接待廳,過去用來接待貧困的朝聖者,現在則是改為工作區域。

我們的修道院之旅到這邊也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一個紀念品店,買了一本介紹手冊,走出去。

聖米歇爾山

走出去後是一片花園,上方就是剛剛看到的迴廊,以及那片預留給未來空間的落地玻璃。

聖米歇爾山

我其實很疑惑為什麼修道院需要有厚實的城牆,但後來想想以前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等都是因為宗教發起的戰爭,因此一座修道院需要保護自己也不顯得那麼奇怪了。

聖米歇爾山

看看修道院側邊的牆壁,能更直觀的感受這座修道院有多麼的高聳,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走出來後還有一點時間,於是我們又在村莊中閒晃了一下。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我們穿梭在小巷裡,這裡的建築都很有歷史感,而且都是石頭建築,怪不得能屹立不搖。

聖米歇爾山

最後的一點時間,買了大家說必買的伴手禮--普拉嬤嬤餅乾。

這裡的價格是兩盒鐵盒24.99歐,或是四盒紙盒裝+一瓶果醬29.99歐,還送一個購物袋,我們後來在山下比價,這裡並沒有比較貴,而且檸檬口味只有這裡,所以還是滿值得購入的。

聖米歇爾山

各買了一組,少少的戰利品。

我很喜歡歷史建築,所以覺得從巴黎跑300公里來看修道院非常值得,而且,聖米歇爾山是周杰倫《最偉大的作品》專輯的封面耶,還是很應該去看看吧。

那麼今天就到這啦,我們下次見。

 

法國巴黎耶誕市集,越夜越美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a 的頭像
    Chia

    我要很陽光。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