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巴黎城島(Île de la Cité)上的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包含在巴黎博物館通行證中,和同樣包含其中的古監獄比肩而立;一開始只是為了盡可能的使用通行證而安排了連在一起的行程,想不到聖禮拜堂真的很美麗,即使遊客眾多還是有種靜謐的美,變成了一定必訪的景點!分享給大家。
城島,或名西堤島、西岱島,是巴黎最古老的部分,從古羅馬時期就有,中世紀時期,法國王室將皇家宮殿設於島上,並建造了石牆與城塔,聖禮拜堂和古監獄都是當時的建築,因此來到城島,就像夢回古巴黎。
聖禮拜堂,完工於1248年,是法王路易九世為存放耶穌荊棘冠與其他聖物所建,總共只花費六年就完成了這麼一座哥德式建築,實在非常不易,展現了法王的權利和財力。
耶穌荊棘冠(Crown of Thorns)是基督教最神聖的遺物之一,是耶穌受難時所戴的冠冕,一開始是由拜占庭帝國保存,在1238年被拜占庭皇帝轉賣給法王路易九世,成為法國的收藏。這頂冠冕的價格比修建整個教堂還高。
聖禮拜堂就是為了這項得來不易的荊棘冠而建造的;法國大革命時期,聖禮拜堂裡面的聖物被沒收,荊棘冠轉而存放在巴黎聖母院中,2019年聖母院大火,幸好荊棘冠被搶救出來,暫存在羅浮宮中。
巴黎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
開放時間:四月到九月 09:00-19:00,十月到三月 09:00-17:00,1/1.5/1.12/25公休
票價:旺季19EUR,古監獄聯票25EUR;淡季14EUR,古監獄聯票20EUR
Paris Museum Pass 景點
聖禮拜堂的參觀人潮眾多,雖然也可以現場買票,但強烈建議使用巴黎博物館通行證的遊客們先上網預約時間(不用多收費),確保可以在希望的時間進入參觀。
已有預約的排隊人龍短上許多,只要經過安檢就可以順利入內了。(順帶一提,法國幾乎所有景點都會安檢,因此安排行程時要多排個15分鐘的彈性時間,安檢速度不快。)
外面排的是安檢,進入之後才在門口買票,如果是用博物館通行證就直接出示即可。
聖禮拜堂的旁邊是巴黎司法宮,以前是法國的皇宮,(所以聖禮拜堂以前位在皇宮內,是建給法王的私人禮拜所),現在則是法國的高等法院和其他司法機關,因此走進來時,會感覺周邊還有很多建築物,在古蹟裡辦公,工作效率應該可以大大提升吧。
前言這麼多,現在要進去參觀啦。
入口處的雕像是聖母子像,這座雕刻有著13世紀哥德式雕刻強調神聖優雅的特徵,雕像象徵著慈愛與救贖,是中世紀教堂門口常見的宗教形象。
聖禮拜堂內部其實不大,而且遊客非常多,我進去的時候被人潮嚇了一跳,然後就看到了超級精緻的教堂內飾。
真的超級精緻,照片很難呈現出那種沉靜又莊重的感覺,講話都會變得輕聲細語。聖禮拜堂分成上下兩層,上去的樓梯非常小,不過跟著人走就行,一邊上一邊下,分散人潮。
人真的很多,(我沒有拍遊客的盛況,來參觀的人真的很多),地板上的花磚也很精緻,斑駁的部分是多少朝聖者走出來的,歲月的痕跡啊。
二樓門口的門閂,連門閂都這麼細節。
聖禮拜堂的上層是展示聖物而建的,裡面的大片彩繪玻璃就是光之教堂的重點所在,共有1113幅彩繪場景,分布於15扇高約15公尺的窗戶中,講述了1113個聖經故事,不只是裝飾,而是「教堂的聖經」,讓信徒透過圖像故事認識信仰,在識字率低的中世紀,方便教學,和我們寺廟裡的彩繪異曲同工。
如同前面說的,照片很難拍出彩繪玻璃那種光和色彩交織的畫面,希望大家從這麼大面的彩繪玻璃中可以稍微想像那個感覺。
大聖龕,裡面裝有22件耶穌受難聖物,部分聖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遺失,剩餘的被移到巴黎聖母院的珍寶室中。
這個屋頂結構稱作baldachin(是一種建築上的神聖華蓋,像是上帝特別為祭壇打上的聚光燈),同時也是進行禮拜的主祭壇區,過去儀式時,信徒需要跪拜仰望這個區域。
旁邊有樓梯可以上去,應該只有特別重要的人物才能上去。
除了非常多的彩繪玻璃,邊上還有門徒石像,12門徒的石像,代表著教堂的支柱,排列在大殿的兩側。
看完上層後,回到一樓。
上層禮拜堂過去只能由與皇宮相連的外部平台進入,因此只限於國王、皇室成員和議事司鐸團,下層則是給宮中工作人員使用,裝飾依舊畫華麗。
柱子紅、藍、金色相間,上方的圖示是法國王室的百合花徽和路易九世母親Blanche of Castile王后紫紅色的城堡族徽。
上方壁畫,中間的拱門是典型的哥德式三葉形拱,還有牆壁上的圖騰,都是十分細節。
擺在一樓邊上的石板,是過去教堂建設的原件,上方一樣有哥德式三葉形拱的框架,可能是某位與教堂建設有關的神職人員或王室侍從的石棺蓋板,這個裝飾代表靈魂通往天堂的門戶。
一樓因為窗戶比較小,又是彩繪的緣故,整個室內呈現一種暖黃偏暗的氛圍,這樣的場景維持了八個世紀,持續守護著各地來的信徒和觀光客們。
踏出大門,回到現代,那份彩繪玻璃底下的靜謐依舊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散;就如開頭所說的,這一站,絕對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