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jpg

耶耶耶,久違的出去玩。

雖然早上一直在下雨,但實在太久沒出外踏青了,所以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衝了,幸好,感謝老天爺讓我們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沒有淋雨,還可以感受清新空氣。

今天拜訪的是大溪老茶廠,之前上拉拉山時經過幾次就一直很想進去參觀,今天終於逮到機會了,那麼我們就進去吧。

P03.jpg

大溪老茶廠建於1926年,舊名「角板山工場」,在過去台茶興盛的時代,老茶廠可以一天三班制,24小時沒日沒夜的製茶,雖然現在聽不到機器運轉的噪音,但看到佔地廣大的工廠還彷彿能看到當時的盛況。

這裡也是客語劇《茶金》的取景地點,故事描述了1950年代,新竹北埔的茶產業,如何靠著茶業創造經濟奇蹟;參觀了老茶廠後我很想感受一下過去茶產業的輝煌,這部劇評價很不錯,之後找來看看。

P02.jpg

大溪老茶廠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09:30-17:00

門票:全票150元(可折抵廠內100元消費),120公分以下兒童及身障人士免費入廠

每日早上十一點及下午兩點半有定時導覽,我們剛好趕上,可以聽到茶廠歷史、製茶過程和認識綠茶、紅茶和烏龍茶的辨認,非常值得跟上!

P01.jpg

停車場位在老茶廠外側,免費停放,大約有三十個位子,如果沒位子的話路邊也可以停,停車還算方便。

那麼我們終於要走進去啦。

P19.jpg

入門的空間現在作為門市和茶圖書館使用,雖然是門市,但還是有很多的展示品擺放在其中,一邊購物還能一邊發掘有趣的小元素;例如第一張桌子上展示了過去品茶師的工作器具,經過導覽老師的解說後,整個品茶的流程似乎就直接在我們眼前演示起來。

(如何品鑑放到最後再說,我們先來參觀老茶廠內部吧。)

P09.jpg

P08.jpg

一樓的區域放置了一些文物和老照片,牆上的兩張照片分別是1926年的角板山工廠,1956年慘遭祝融之災(據說是因為機器24小時運轉太操勞),所幸老蔣總統在途經角板山行館的路上注意到這件事,於是幫助茶廠重建,1959年再次運轉起來,直到現在依然製茶中。

P05.jpg

最喜歡看以前的舊文件了,用毛筆小楷寫的勞工保險證好厲害;平常都是看到免用統一發票,難得看到使用統一發票商號,於是我去了解了一下統一發票的歷史,原來統一發票自1951年就開始實施,初期是每月開獎,自1988年開始改成兩個月開一次獎,並且固定在電視上直播開獎。

P23.jpg

接著來看看看製茶器具的部分。

整個製茶流程簡單來說是採茶菁→萎凋→(炒菁)→揉捻→(解塊)→(發酵)→乾燥,第一步是由茶農從茶園採茶後送到茶廠販售,過去因為茶農多是佃農,茶園是和茶廠承租的,所以收購價可能只分回茶葉總量的四成,真的是很辛苦。

茶菁售出後,由茶農自己把茶菁送到茶廠的二樓進行萎凋。

P24.jpg

萎凋可以採取自然風乾,二樓的窗戶都是可以90度打開的,藉由流通的空氣達到葉片中的水分蒸發;後期還使用了萎凋槽,將一樓的乾燥機熱風送上二樓進行進行熱風萎凋,一舉兩得,非常聰明。

葉片水分的蒸發可以使茶葉變得柔軟,後期製茶時不易破碎,平均時間需要大約8-12小時。

P04.jpg

這個就是一樓乾燥機往上傳送熱氣的天井,不只是把熱氣送往二樓幫助萎凋,也幫助一樓散熱,否則夏天時24小時運轉的乾燥機完全可以想像有多熱。

P17.jpg

P31.jpg

萎凋的下一步根據不同的茶種有所不同;綠茶需要先炒菁,以高溫破壞酵素的活性, 抑制茶葉發酵,接著進入揉捻,綠茶使用的是這種望月揉捻機,讓茶葉的汁液流出,讓沖泡時茶葉精華可以快速釋出。

P25.jpg

若是紅茶則是萎凋後直接進入揉捻,因此會從二樓的投茶孔(就是天花板的洞)直接從透入一樓的揉捻機,這台傑克遜揉捻機從40年代就引入,讓製茶流程從全人工進入半機械,大大提升製茶效率。

(傑克遜揉捻機是1872年由英國人威廉傑克遜(William Jackson)發明的,英國果然是喝茶大國。)

P26.gif

這台糅捻機現在還是可以使用,給大家看看它運轉的樣子。

P12.jpg

照片右手邊是現在的乾燥機,把水分再次蒸發到剩餘5%以內。

P07.jpg

P06.jpg

外面的機器則是以前使用的甲種乾燥機。乾燥機利用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於百分之五,利於後續的包裝販售,算是製茶的最後一步。

頭頂就是散熱的天井。

P22.jpg

這台看起來很複雜的機器是以前的包裝機,看起來很厲害。

P10.jpg

這一把把的鐵椅真的是很有時代感。

這裡順便說一下茶葉的基本分辨,簡單來說茶分三大類,綠茶(不發酵)、紅茶(全發酵)以及烏龍茶(部分發酵),烏龍茶外觀呈球狀,綠茶和紅茶都是條狀,綠茶顏色比較青綠,紅茶則呈深色(所以也叫black tea);另外,一公克的茶葉配50cc的水是最合適的,快去泡泡看。

P13.jpg

P14.jpg

最後分享一下品鑑師的工作流程。

品茶杯一定是全瓷的,茶葉用沸騰的水沖泡五分鐘後倒扣在茶碗內,首先聞杯蓋的茶香,然後用調羹在茶碗內順時針攪拌,一口氣把三十杯茶葉攪完再從第一杯開始喝,喝完就可以給出鑑價了;過去品茶師皆受過嚴格培訓,地位非常崇高,因為標準一致,因此不論是哪位品茶師品出的茶葉價格都會一樣,所以一批茶葉製造出來後的價格就是一試定生死,即使價格不滿意想換人品鑑,最後結果也是一樣。

P15.jpg

整場導覽一小時,聽到很多知識,非常值得參與。

結束後逛一下門市,門票可以折抵100元,說什麼都要買些東西。

P16.jpg

一片2900元的普洱茶,感覺很厲害。展場裡有很多不同的普洱茶磚或茶塊,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紅茶、綠茶的選項,記得支持一下。

P18.jpg

老物件和新茶葉,很文青。散裝的日月紅茶,150g 170元,相對普洱茶片親民許多。

P20.jpg

最後,再說一下大溪老茶廠的建築,茶廠融合了英式、日式和台式風格,是一棟磚造混合檜木屋架的建築,90度開啟的藍灰色窗櫺、運用榫頭及力學結構的老檜衍架、傾斜屋頂,光是建築本身就是網美拍照景點;另外茶廠裡也有一間茶書屋,有簡餐也可以品茶吃小點,可以好好享受靜謐的下午,真好。

 

arrow
arrow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