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陣子沒寫韓國了,轉眼過去三個月。景福宮和昌德宮都還沒記錄,因為景福宮是在太多照片了,決定之後再說,就先來看看昌德宮啦。
是說今天的照片有五十幾張,希望我能順利寫完。
昌德宮是是朝鮮五大宮殿之一,是朝鮮王朝繼修建景福宮後,在太宗五年(1395年,朝鮮王朝第三代君王)所修建的第二座宮殿,位在景福宮東側(因此又稱作東闕),作為皇宮以外的離宮所用。全盛時期有宮殿238座,壬辰倭亂時期被毀(壬辰倭亂的故事在德壽宮裡有提到);1609年,光海君重建昌德宮,於是皇宮又從德壽宮(那時候叫慶運宮)搬到昌德宮。之後約250年裡,昌德宮取代景福宮,一直作為朝鮮王朝的正宮使用;1868年景福宮重建,正宮移轉,昌德宮再度成為離宮。
現存的昌德宮規模,包含13座宮殿建築物,28座園林建築,佔地45公頃(63個足球場)。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那麼就讓我們踏入昌德宮啦。
昌德宮 (Changdeokgung Palace,창덕궁)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 09:00~18:30,十一月至一月 09:00~17:30,二月至五月及九月至十月 09:00~18:00
門票:成人(19~64歲) 3000韓元 ,兒童及青少年 、65歲以上、身著韓服者 免費
導覽共有四種語言(韓語、英語、日語、中文),如果要去後苑,一定要跟導覽才能去,因此有興趣的人可以在官網查詢時間。
那麼就進去囉。
昌德宮的正門--敦化門是1609年重建的,距今有400年歷史,是現存朝鮮宮殿正門中最古老的;敦化取自《中庸》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大德敦厚,化育萬物,有大才能者做大事,天地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此;一句話,意義好深遠。
通過錦川橋,跨過進善門。
錦川橋建於1411年,是首爾目前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橋梁(走在六百年歷史的橋都沒什麼感覺)。
韓國宮殿全部寫的都是整體中文,實在很親切,不過看久了會覺得每扇都大同小異,哈哈。
以前的宮殿這麼大,怪不得貴人出行要坐轎,下人整天走來走去,難怪每個都那麼瘦(離題)。
左手邊第一個門進去就是正殿了,門的名字會和殿的一樣。
(沒拍到匾額)
仁政殿是昌德宮的正殿,配置和德壽宮類似(畢竟都是朝鮮王朝的宮殿),正殿是國王處理國事的地方,包含登基、會見外國使節也是;初代建於1405年,1592年壬辰倭亂期間被燒毀,1610年重建,1804年因為大火第三次重建,因此現在的仁政殿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屬於大韓民國國寶。
正中的階梯不能走了,現在只能從側邊上正殿。幾百年前的皇帝和文武百官踩的也是跟我們一樣的土地。
殿內幾乎沒東西了,只剩下國王的座位屹立中間;回頭看德壽宮長得也是一樣的,背後屏風的象徵意義之前參觀國立古宮博物館有解釋,太陽、月亮和五座山峰,象徵著自然和長壽,取自《詩經.天保》。
殿內還是很大的,不過頭上那些燈讓我有點疑惑,以前應該是燭台吧,有這麼多的火光,晚上就不會太暗了。
正殿之後開始亂走,裡面的建築實在很多,雖然現在規模遠遠不及過去(畢竟過去輝煌時有238座宮殿,現在只剩13座),但我還是有點搞不清楚方向,所以接下來的照片可能沒什麼順序可言。
不知道這些屋簷的瓦片是什麼年代建的,看起來很新很結實啊。
坡道應該是後來增加的無障礙設施,不過門是真的偏低,以前的人比較矮,這麼多的院落,大家真的不會迷路嗎?
不一樣型態的門,一樣矮就是了。
這個看不出來在拍什麼的是璿源殿,璿源殿是供奉歷代國王御真(畫像)和舉行禮儀的地方,這裡原本是有32座宮殿的規模,還設有陳設廳,不過現在只剩下璿源殿本身了。
經常看到主要建築會有兩邊的小房間,應該是用做倉庫使用。
旁邊的養志堂是過去祭祀前夜國王休息的御齋室。
這棟很有趣,我記得好像是某個公主的宮殿吧(像是秘密基地),韓國宮殿一樓常常會架高耶好奇妙,可惜不能上樓,好想看看裡面長怎樣。
跨過了像是護城河的設計,稱作禁川,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水。
這裡是宮內與王室直接相關的各級官署,稱為闕內各司,裡面有內醫院、輔佐朝政的弘文館、保管國王詔令的藝文館、王室圖書館癸章閣等。整個附屬建築就像迷宮一樣,只不過這裡大部分的建築都在日本侵占時拆除了,所以這些是2004年重建的(呵呵)。
冊庫,名字看起來就像是圖書館。
逛完正殿左側的闕內各司,接著往右側更裡面走。
宣政殿,位在仁政殿隔壁。
這裡是朝鮮國王會見大臣商討、處理日常朝廷政務的地點,所以一樣有國王的王位。
熙政堂,熙政堂以前是國王的寢殿,不過在1917年被燒毀後,重建時沒有照舊時的形式,內部改走西化形式,殿內鋪設了木地板、地毯、玻璃窗和吊燈。
接著是誠政閣,它的後面就是內苑的入口。
誠政閣是以前王世子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東宮。
誠正閣的門叫做迎賢門,很符合學堂的設定。
東側有個二層樓閣報春亭,很特別。
對面的房間寫了「保護聖躬」和「調和御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是說誠正閣在日本侵占時期變成了王室的內醫院。
喜雨樓。
這一帶既然作為東宮過去是有更多建築的,除了誠正閣,還有三三窩、七分序和承華樓,後來作為書庫和圖書室使用。
最後一座院落是樂善齋。樂善齋是建給妃子們使用的書房兼舍廊,由憲宗(朝鮮第24代國王,1834年-1849年)所興建,名字意義為享受善,君主行善事,則百姓快樂,君王也會因此快樂。
匾額是清朝學者葉志先題的字(應該是隸書),展示了憲宗對書畫的喜愛。
相對於昌德宮其他華麗的建築,這裡沒有任何著色,顯得很古樸,也顯示憲宗追求的樸素生活。
這裡也是朝鮮王朝妃子們最後的住所,在朝鮮滅亡後,純宗的純貞孝皇后尹氏在此居住到1966年,而英親王遺孀李方子則居住至1989年。
壽康齋。
這個院落到1980年代都有人居住,好令人難以置信;看起來不像皇宮,比較像韓劇裡傳統的韓屋,就是一般的居所。
韓國的冬天很冷,所以一定要有取暖的設備,每間房間都有的煙囪,感覺非常合理。
而且添加炭火的口在戶外,應該是為了讓宮人方便作業,貴人的生活真是享受啊。
終於逛完了,如果要認真把整個宮殿逛完,大概需要至少兩小時,如果再加上後苑,大概要預留半天的時間。
成宗(朝鮮第九代君王)曾經說過「儘管景福宮金碧輝煌,這個首都的理想去處是昌德宮」,昌德宮在興建時考慮了週邊環境,雖然結構看起來沒有規則,但其實是完全按照自然地形設計而成的,這也是昌德宮別於其他宮殿特別之處。
不同的宮殿有不同的特色,都很值得一遊,大家有空記得去逛逛。那麼就下次見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