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jpg

大英博物館,part 2。

之前只寫了幾個展廳就覺得精疲力盡,只好分段紀錄了,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寫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第一部分在這裡:大英博物館British Meseum:群龍之首,永遠看不完的藏品之古埃及、亞述、古希臘 Day 2,裡面有認真記錄大英博物館的介紹,以及分享如何參觀大英博物館,推薦大家先看一下前情提要。

那麼第一篇記錄了大英博物館 level 0 的古埃及、亞述和古希臘,接下來我們沿著樓梯向上到 level 3 的古埃及展區。

P22.jpg

61號展廳埃及:生與死,The Michael Cohen Gallery。

Tomb-painting of Nebamun,維基百科的說明是尼巴蒙之墓上著名的濕壁畫殘片「庭中之池」,公元前1350年。

大英博物館將部分展品數位化,網路上可以觀看更近更清楚的圖,不但有介紹,甚至把它的來歷都記載得清清楚楚,連結附在名稱上,可以點進去看。

Nebamun,內巴蒙或是尼巴蒙,是埃及18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一名名叫內巴蒙的富有的埃及書記官的墓室,大英博物館經過10年的修復和研究,最終得以在這里展出,內巴蒙墓室壁畫描繪了理想化的古埃及生活。

P64.jpg

62.63號展廳古埃及的死亡與來生:木乃伊(公元前2686年 – 公元395年)。

死亡與死後的世界對古埃及人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古代埃及製作了許多的木乃伊,而大英博物館據說收藏了埃及開羅以外最多的木乃伊,高達140具,除了木乃伊,棺槨、面具、肖像及其他陪葬品等種類豐富的文物亦展出許多,另外還講述了古代埃及的木乃伊制作、與喪葬有關的法術以及儀式。

P23.jpg

木乃伊直接開給你看,沒在怕的,如果上去大英博物館的virtual tour會發現整個展廳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木乃伊,真的沒在客氣,雖然埃及沒有那麼容易去到,但在大英博物館看到這麼多木乃伊我覺得也算很值得了。

P69.jpg

P68.jpg

展廳裡也詳細的介紹了木乃伊的製作方式,從清洗、取出器官保存、乾燥、包裹等步驟記錄得非常清楚,連包裹的方式都展示給我們看,真的是很奇妙的經驗。

P24.jpg

小陶罐是器官保存的容器,蓋子還有不同的形象,我想應該是負責保存不同的器官吧。

P65.jpg

木乃伊看來也配戴了許多陪葬品,被我們走馬看花的看過去了。

P66.jpg

除了人以外,動物也被做成木乃伊,除了貓咪以外,也可以看到牛、蛇、鱷魚和鳥的木乃伊。

P67.jpg

木乃伊棺木內部也有豐富的圖畫,我相信這一定代表了什麼意義,但我忘了。

木乃伊真的超多,除了開棺秀出繃帶的以外,連拆開繃帶直接看到木乃伊本人的也有,但我想想覺得不要拍好了,另外,隨著科學的進步,木乃伊也被送去做了斷層掃描,讓我們更了解3500年前的埃及人是如何做到這麼好的保存。

P25.jpg

超級多的古錢幣,應該是羅馬時期的錢幣;第68號展廳展示的是錢幣,從貝殼、硬幣、紙幣到現代的電子支付,在這個展廳除了各種硬幣外,也有中國明朝的大明通行寶鈔。

P70.jpg

這些展示品是什麼時候的不重要,我拍這張照片是因為有一項展品"removed for study",真的是很嚴謹的態度,而且到現在還在認真研究真的很感人。

P26.jpg

這些是玻璃製品,玻璃製品的塑形和陶土和金屬是完全不同的,但羅馬工匠很成熟的使用了這項技術,完成了如此多不同形狀的瓶罐,並且藉由加入不同的化學物質製造出不同顏色的玻璃,真的很厲害。

P27.jpg

Sutton Hoo Helmet,41號展廳,保羅爵士及夫人展廳(The Sir Paul and Lady Ruddock),薩頓胡船棺葬與歐洲(公元300年 - 1000年)。

在英國薩福克郡(Suffolk)薩頓胡(Sutton Hoo)出土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船棺葬,是英國最重要和最精美的考古發現之一,這個面具在講到薩頓胡或是盎格魯-撒克遜時都有被提到,感覺真的是重要發現。

(整理自維基百科)船棺葬的棺槨是一艘船,長24米、高7.6米頗為大艘,船裡裝滿為死者準備後世用的一切物品但無屍體,據現場發掘錢幣判斷,很可能為東英吉利國王雷德沃爾德的衣冠冢(624年或625年卒),但也可能是陣亡的埃塞希爾(654年卒)的墳墓。船葬的方式和墓中的一些物品與瑞典相同,因此肯定東盎格利亞王國的祖先是瑞典人。葬地有41件純金製品和大量進口銀器,現藏不列顛博物館。

P71.jpg

接下來這個杯子更厲害,The Lycurgus Cup,四世紀的羅馬製玻璃杯,圖案本身精緻不稀奇,厲害的是這個杯子依照不同的燈光會變色。

P72.jpg

日光照射時杯子是綠色,若由內發光時杯子竟然變成紅色,博物館的官網照片更明顯,我已經把連結設在名稱上了,羅馬人當時把極細小的金銀物質注入玻璃內,當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時,細小物質產生震動,進而造成顏色變化(我其實也沒有搞很懂哈哈,感覺真的很厲害)。

P73.jpg

接下來第42.43號展廳阿布卡里基金會伊斯蘭世界展廳(The Albukhary Foundation Gallery of the Islamic world),這個展廳收藏了從公元7世紀至今種類豐富的藏品,從考古材料到當代藝術,從繪畫到皇室用品再到日常用品,看到伊斯蘭世界的故事。

P75.jpg

這件衣服非常的有氣勢,製作於19世紀,推測是土耳其奧斯曼法院(Ottoman court)一位女性成員的衣著,使用的金色阿拉伯刺繡是伊斯蘭常見的設計。

P74.jpg

彩繪磁磚也是從伊斯蘭國家興起的,看這麼多色彩鮮艷的美麗圖案,真的很值得稱讚。

P28.jpg

接下來是各種彩繪瓷器,歐洲有一陣子似乎很流行中國的瓷器,之前去奧地利時也看到許多這類的瓷器盤子,很像是歐洲人努力地模仿中國風。

P30.jpg

另外這一區的來源是俄國,圖片主題大不相同。

P29.jpg

門上寫了 This gallery was made possible by a generous gift in honour of MR & MRS T. Y. CHAO,我認真的搜尋了T. Y. CHAO,找到一篇記錄了香港近代瓷器收藏家的文章,裡面提到一位T. Y. CHAO 趙從衍先生,他是香港的一代船王,收藏了許多瓷器,雖然文章中沒有提到他是否有捐贈瓷器給大英博物館,但應該是就是了吧,真的太慷慨了。

P32.jpg

40號展廳,The Sir Paul and Lady Ruddock Gallery,中世紀歐洲(1050年 – 1500年),來自不列顛、歐洲大陸和拜占庭的文物講述了歐洲是如何經過區域戰爭及政治動亂而形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政治局面。

這些硬幣和玫瑰戰爭有關,但我忘記關聯性為何了,哈哈。

P31.jpg

一盤西洋棋,棋子雕刻的很細緻。

P76.jpg

38.39號展廳,The Sir Harry and Lady Djanogly Gallery,鐘錶,公元1300年至今。

機械鐘發明於中世紀的西歐,最初被用於教堂內。鐘表展廳通過最早的機械鐘,結構覆雜、裝飾華麗的家用鐘,航海經線儀,面向大眾市場的鐘表設計,近代精確的計時器等種類豐富的展品,探索了鐘表的發展史。

P77.jpg

把原先放在地上的時鐘移到海上是經歷了一段很長的研究過程的,這段故事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裡有詳細記錄。

P78.jpg

這里展示的上百件鐘表里,大部分仍舊可以正常工作,滴答聲、鐘擺聲和報時聲在這里匯成了獨特而美妙的音樂。另外,展廳也討論了從16世紀早期至今石英晶體的應用和無線電控制對鐘表發展的影響。

P79.jpg

68號展廳貨幣

錢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之前,在這漫長的歷史中,錢幣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從硬幣到紙幣,從貝幣到手機支付。

P80.jpg

P34.jpg

It's cheaper to print this on money than paper.

看辛巴威幣上的面額,不可思議的大,幾個零我都數不出來了,正中間那張紙幣高達二百億,通貨膨脹的可怕。

P33.jpg

終於把這層樓的展廳逛完了,在40號展廳的外面有一個小的咖啡廳,可以坐著休息一下(這很重要,因為大英博物館真的太大了,走一走真的很累)。

圖片

以上,我差不多把上層展廳都記錄完畢,有些展廳的介紹我從大英博物館的官網節錄出來讓大家更能體會,後面還有非洲、美洲、亞洲和主題館,下次繼續寫。

有關大英博物館的整體簡介和參觀小撇步我都寫在第一篇文章裡,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唷→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eseum:群龍之首,永遠看不完的藏品之古埃及、亞述、古希臘 Day 2

希望剩下的照片可以在下一篇全部完成,哈哈。

 

arrow
arrow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