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jpg

大 英 博 物 館

能夠親臨大英博物館真的是太感動了,英國的很多景點都很經典,但大英博物館就像雪梨歌劇院一樣是那種舉世聞名覺得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我自己的清單,哈哈),本來覺得照片太多不想整理了,但最近讀完一本介紹博物館的書《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突然覺得照片躺在硬碟很可惜,於是決定趁著沒辦法出國的這時候來整理一下舊照片。

(金門行還有很多,繼續努力。)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藏品高達八百多萬件(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接近七十萬件,這差異之大...),一開始時每日只允許三十人參觀,還要有人寫介紹信,直到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P01.jpg

大英博物館位在倫敦大羅素街(Great Russell Street),這個地址真霸氣,只有街名,整條街都是大英博物館的天下,哈哈。

而且大英博物館因為展品太多無法收藏,只好成立分支機構,把自然歷史標本分出去到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有像是書籍、手稿分到大英圖書館,真的是霸氣。

P52.jpg

大英博物館雖然展品很多但是全部免費參觀,想想維護這麼大的博物館需要多少專業人員,想想英國也是很感人,滿心感激。

接近博物館的大門真的感受到宏偉,看看路人比例尺,這個柱子是不是超巨大。入口建築是古希臘風格,作為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展覽面積共有92000平方公尺,另外還有22000平方公尺的倉庫來保存沒有展出的藏品,目前展出的展品約五萬件,不到全部藏品的1%,是不是很驚人。

(做為比較我查了一下故宮的展館面積,找不太到確切數據,有報導說是22000平方公尺左右,但我很不肯定。)

P03.jpg

鴿子真是不管出現在哪裡都不違和,即使在大英博物館的正門也處之泰然。

好,廢話太多,我們走進去。

P04.jpg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eseum)

opening times 週一至週日 1000-1700,聖誕假期放三天,完整開放時間看此

ticket prices 免費參觀

疫情之前大英博物館每週五有延長開放至晚上八點半,這對我們遊客來說是很棒的一件事,白天要跑的地方太多了,晚上延長開放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參觀博物館,可惜現在延長開放被暫停了,希望疫情快過去。

從大門走進來就是大英博物館的中庭。

這個大中庭可是來頭,全名是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簡稱大中庭(Great Court),在大英博物館最開始的設計裡,中庭本來要是一座花園的,但因為博物館的藏書部設立,中庭完全被書架佔據,直到1997年藏書遷至大英圖書館,中庭才再次空閒出來,於是大英博物館再次徵求中庭設計投稿,最後在2000年12月6日由伊莉莎白女王揭幕;這個中庭的天花板由3312片玻璃組成,是歐洲最大的有屋頂廣場,非常不容易。

圖片

(雖然看得很不清楚,不過從地圖可以看到真的超多展廳,編號接近一百個)

(點圖可以看放大版)

前面不停的講述了大英博物館的超大規模,因此可以想見我們只用半天的時間是絕對逛不完的,即使已經選在週五延長開放的這天來訪,但走到腳痠還是沒有走完,因此,接下來的照片就是各種我看到展覽的片段。

進到博物館內一定要先拿一份地圖,然後可以先把想看的展品標示起來,才不會走到後來重要的展品沒看到,官網上也有根據參觀時間或是主題內容提供精華版的路線,大家可以上去參考(而且還有簡體中文版,哈哈。)

整個博物館依地域主題分成非洲、美洲、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亞洲、歐洲、中東地區和主題館,其下又分成了非常多的次主題,讓人看的眼花撩亂,我把大英博物館的地圖一起附上了,有需要的可以點連結去看。

P53.jpg

接下來進入我所記錄的展品們,照片有八十幾張,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可以寫完。

從中庭往左邊轉,第一個遇到的展廳是四號展廳(古埃及),埃及雕塑。

這裡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展品,不但列在大英博物館的Top 9必看展品中,還做成各種紀念品販售,那就是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羅塞塔石碑是一塊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詔書的石碑,內容本身並不是很重要,但因為石碑上面有三種語言(聖書體、埃及草書、古希臘文),其中聖書體主要用於神殿和法老的墳墓,這種文字在西元三四世紀就已經失傳,因為發現了這塊石碑才讓這種失傳的古文字能夠破譯出來。

P54.jpg

看看近照,由上而下分別是聖書體、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聖書體是一種象形文字,維基百科上有解釋,破譯者是一位法國的語言學家尚-法蘭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太佩服了。

P48.jpg

(在紀念品店看到各種印有羅塞塔石碑的物品,是不是很該買。)

P55.jpg

(完全沒印象這是什麼...)

4號展廳埃及雕塑,约公元前2686年 – 公元396年。埃及雕塑的來源始於1789年拿破崙遠征埃及,同行的還有法國學者的科學探險團,英軍打敗法軍後,同時接收了法國的考古發現,在之後,英國總領事在埃及總督的允許下繼續收集埃及古物,目前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包含前面提到的羅塞塔石碑、最后一任法老的石棺和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P05.jpg

雖然不太確定但應該是某個法老的石棺和陵墓,門上的聖書體文字也呈現的很完整。

大英博物館有提供語音導覽,總共有十種語言,其中也包含中文,因此如果想認真了解博物館的展品,大家可以考慮租一台語音導覽機,價格是7英鎊。

P06.jpg

埃及的雕刻真的很細膩,雖然不記得這是刻在哪裡的,但一看就知道是埃及的圖案。

P07.jpg

這張如果沒記錯的話好像是記錄了埃及歷屆法老的名字。

P56.jpg

古埃及第三十王朝首任法老內克塔內布一世(Nectanebo I)時期的石板,內克塔內布一世反擊了波斯人再次統治埃及的企圖,在位時期大興土木,藝術也極為繁榮。

P19.jpg

在四號展廳還有一個必看的藏品是拉美西斯二世頭像,我原本以為自己沒拍到,還好在第二次繞回來時還是有眼識泰山的拍了,哈哈。

拉美西斯二世頭像,公元前1250年,拉美西斯二世是一個偉大的埃及法老,在位67年,這個頭像由一整塊花崗岩雕刻而成,重七.二噸,在19世紀初期搬運如此大的雕像是可以想見的不容易,因此光是成功搬運他的工匠(?)都成了一項傳奇。

右肩上的圓孔據說是拿破崙時期的法國人鑿的,試圖將其盜走,但沒有成功。

P20.jpg

P21.jpg

埃及最後一任法老的石棺,Sarcophagus of Nectanebo II,在介紹文中有特別提到它,上面的文字書寫的是 'Book of what is in the Underworld(冥界之書)',它顯示了太陽神在夜間穿過冥界。

(在Google 藝術與文化中有更詳細的解說。)

題外話,Sarcophagus這個字很有意思,sacro這個字首指的是肌肉、字根phagus代表吞噬,所以sarcophagus字面的意思是吞噬肌肉,衍伸為石棺似乎非常的貼切。

P08.jpg

接著進入6號展廳亞述雕塑和巴拉瓦特大門

亞述是位在中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國家(位置大約是現今的伊拉克),就是我們以前學習的兩河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一,存在的時間約是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612年。

這兩座人首翼獅像原本是駐守在國王阿淑爾納希爾帕二世的皇宮入口處;展廳內還有一些浮雕殘片和國王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青銅門複製品。

P09.jpg

P10.jpg

P11.jpg

亞述巴尼拔宮殿的獵獅浮雕,公元前645–635年。(這個浮雕列在大英博物館三小時參觀路線中,是非常值得觀看的一項展品。)

10號展廳亞述:獵獅、圍攻拉吉和豪爾薩巴德,在古亞述,獵獅被認為是國王的運動,同時也象徵了君主肩負著保護人民的責任,此浮雕展示的是最後一位偉大的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在獵獅場上的風采。

在亞述巴尼拔統治時期,亞述的疆土和軍國主義達到了崩潰前的顛峰,同時,他也是一位鼓勵文化的國王,他建立了西亞史上第一座系統性的圖書館,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泥版文獻,包括史詩、學術著作和祭祀作品,他位於尼尼微的王宮由一系列恢弘的浮雕所裝飾,這些浮雕生動表現了放獅、追捕和獵殺的場景,畫面十分寫實又充滿緊張氣氛,是亞述藝術的上乘之作。

P57.jpg

17號展廳涅內伊德陵墓建築(The Nereid Monument)。

這座建築翻譯很不統一,維基百科的名稱叫做尼瑞德紀念碑,完全不像同一件事;這座看起來像是希臘神廟的建築可能是呂基亞克桑托斯(今土耳其西南部)統治者埃爾比納(Erbinna)所建,建築受到雅典衛城神廟的愛奧尼柱式設計影響,反應了希臘和呂基亞在風格和圖像方面的融合。

P12.jpg

這座陵墓建築立柱之間的雕塑表現的很可能是涅瑞伊得斯,涅瑞伊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海仙女,傳說中她們樂於幫助被困於風暴中的水手,因此又稱為海仙女神廟。

P13.jpg

一幅簡單的浮雕卻展示了不起的構圖,兩個騎士同中有異,一位穿戴頭盔和靴子,另一位則什麼都沒帶,兩人一前一後卻是稍微並行,浮雕可以看出遠近關係,非常厲害的構圖。

P14.jpg

接著算是另一大重頭戲,18號展廳希臘:帕德嫩神廟,公元前447年-432年。

這是一個長型的展廳,兩邊都是神廟外部的裝飾雕塑,上方文字說明這裡收藏的Parthenon Sculptures是由Lord Duveen of Millbank捐贈,時間是MCMXXXIX,1939年;網路上還有羅馬數字轉換器,好有趣。

P15.jpg

帕德嫩神廟是為奉祭女神雅典娜而建的神廟,位在雅典衛城宏偉建築群的中心部分,神廟的規模之宏大,裝飾之奢華,展現了這座城市在其帝國鼎盛時期的實力和財富。

P16.jpg

P17.jpg

神廟上的雕像取材自古希臘神話,另有一部分表現了當時雅典人民的宗教活動。除了可見的雕塑和建築結構外,還有影片展示了這廂雕塑最初在神廟的位置。

神廟的主體位在現在的希臘雅典,希臘政府一再要求英國政府歸還大英博物館中的雕像,目前似乎還沒達成共識,在這之前我們仍可以繼續在英國看到希臘神殿的雕塑們。

P62.jpg

19號展廳希臘:雅典,公元前430年-前400年。

帕德嫩神廟是在公元前432年建成,這個時期的雅典是希臘最富有和最具實力的城邦,這個時期的雕塑見證了波西戰爭後雅典衛城的重建。

P61.jpg

20號展廳希臘人和利西亞人(Greeks and Lycians),公元前400–前325年。

公元前404年,雅典戰敗帝國滅亡,希臘大陸曾經獨立的城邦紛紛依附於崛起的馬其頓王國;而在愛琴海的另一側,波斯帝國又重新掌控了位於東希臘的城市。占據20號展廳中心區域的是一座發掘自呂基亞克桑托斯的墓葬。這座墓葬修建於公元前360年左右,墓主人名叫Payava,是由波斯人指派在該城市的總督。

P60.jpg

21號展廳哈利卡那索斯的摩索拉斯陵墓(Mausoleum of Halikarnassos)。

摩索拉斯王陵墓的馬雕像,The 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The Chariot Group,公元前350年。摩索拉斯(Mausoleum)是波斯帝國哈利卡那索斯(Halicarnassus)的總督,這座戰馬位在他和妻子的陵墓外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今日英語中「陵墓」一詞(mausoleum)即源自摩索拉斯的名字,一個人建墓建到變代名詞真的也是厲害。

P18.jpg

和上一個雕像的來源相同,這座雕像是一個騎在馬上的波斯騎士(Persian rider),可惜只剩下中段的部分。

P58.jpg

P59.jpg

接下來還有22號展廳,亞歷山大時期的世界,公元前323年-前31年。

和23號展廳,希臘和羅馬雕塑,公元前100年-公元200年。

寫到這裡,我終於稍微了解大英博物館展廳規劃的規則,以地域和時間點做劃分,例如一開始的古埃及(可以回溯到公元前2600年)、中東地區的亞述(同樣回溯到公元前2500年)和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比較近期,約公元前450年),之後依循著大架構時間再逐漸接近,像是希臘帕德嫩神廟的公元前447年到最後一個展間是公元200年。

圖片

以上,我只記錄了大英博物館大門左手邊Ground floor的這幾個展間,每張照片都要重新搜尋一遍真心累啊哈哈,決定今天暫時先寫到這裡,古埃及的木乃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都還沒寫到,實在是太多了啦。

分享一下我覺得可以幫助更好的參觀大英博物館的幾個方式,首先一定要下載博物館地圖(中文版英文版),接著參考大英博物館官網的推薦路線,有中文版或是英文版,看看哪些是官方推薦必看展品,然後,可以在大廳櫃台租借語音導覽機,或是上Youtube Music聽官方的介紹(這個真的太厲害了);另外,Google有虛擬實境的線上逛展,用google街景逛大英博物館,身歷其境啊真的誇張。

 

 

line120

想不到兩年後還可以有英國行的文章。因為看了一本書決定來整理我在大英博物館的照片,實在有夠難寫的,但也因此彷彿再走了一次博物館,很開心,每張照片都要旁徵博引(自己說)還要各種看中英文資料,要是我的paper也寫得這麼認真就好了,哈哈,繼續努力。

中秋連假感覺只放了一天半,但有一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就覺得滿足了,明天又要上班了哈哈,把握今天繼續寫文章,期待相機更新照片的一天啦。

line120

arrow
arrow

    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