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軍院第二集。圓頂教堂的拿破崙墓是我們的目標,但從模型可以看到榮軍院其實佔地很廣,其他的區域被規劃成軍事博物館。
榮軍院的歷史我在前一篇有簡單記錄過,這裡再提一下,榮軍院,即榮譽軍人院,是由法王路易十四下令,在1670年代建造,用來治療退伍軍人及抗戰後殘疾軍人的醫院,同時也是軍營、修道院、醫院和工廠,當時有 4,000 多名居民住在此。現在這個巨大的建築,依然保有部分和榮民有關的機構,像是國立身障老兵機構、法國解放勳章監護人辦公樓、國立退役老兵及戰爭受害者辦公室等,其餘部分作為歷史博物館依然讓很多人前往,榮光不滅。
面向圓頂教堂,左側是購票中心,如果是拿巴黎博物館通行證的直接出示憑證就可以。
巴黎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l'Armée)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每月第一個週五延長開放到22:00
票價:成人 17EUR,18歲以下 免費
Paris Museum Pass 景點
我們本來是想要去找拿破崙穿過的衣服,但因為不太確定在哪裡,所以有點亂亂逛;另外,當天時間有點不夠,所以沒有全部逛完,老話一句,留點遺憾下次才能再去。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平面圖,榮軍院共分成法蘭西軍事博物館、立體地圖博物館(musée des Plans-Reliefs )和解放勳章博物館(musée de l'Ordre de la Libération)。後面兩個博物館都沒逛到,只能簡單介紹一下,立體地圖博物館收藏了一系列獨特的歷史微縮模型,最早可追溯至1668年,路易十四統治時期,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逐漸擴展,直至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解放勳章博物館展示了參與自由法國軍隊和抵抗運動運動者的個人和集體故事。(連結是官網上的簡單介紹,有圖片可以看。)
其中佔地最廣的是法蘭西軍事博物館,它不只是軍事博物館,同時兼具了歷史和藝術博物館的腳色,超過50萬件藏品,主要是過往皇室貴族的收藏和賞玩之物,或外交贈禮。
(展示櫃內的帽子、勳章鏈和權杖應該是拿破崙一世的,但我不是很確定,哈哈。)
一樓的展區,展示了榮軍院的歷史和記憶,裡面記錄了自1640年路易十四成立開始至1905年轉型成博物館的歷史。
還有隨著時代演進的交通工具及服裝。
接著上到樓上的展廳,這個展廳展示的是軍用樂器和制服。
一些似曾相識卻又其實沒看過的樂器,這把樂器總共有六個按鍵,我實在想不出要如何拿著它,同時兩手都空出來按按鍵。
我查了一下,這種樂器稱作cavalry trombone(騎兵長號),藉由按鍵取代長號的滑管,讓樂手更容易操作。
我在YouTube上面看到有人分享如何演奏,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
再來是傳統的長號,帶著一個(我感覺)張牙舞爪的喇叭口,可能有嚇退敵人的作用,畢竟是軍樂隊使用的。
下一個展間是13-17世紀(聖路易-路易十四)的歐洲武器和盔甲收藏,從中一窺歐洲軍事歷史。
瑞士衛隊軍團士兵的制服,上半部是衣服,下半部是褲子的拆解版,看起來頗為繁複。
接著是17-19世紀,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武器也進化到了火槍,收藏量非常豐富。
這裡最常的火槍有兩公尺,都是18世紀製造的,到現在還能如此閃亮亮,保養的真好;不知道兩公尺的長槍要怎麼拿。
1730年製作的火藥角(Poire à poudre),用來盛裝火藥的裝備,通常是用牛角製作,放了三百年的牛角,太強了。
西班牙步兵團的總指揮官富恩特斯伯爵在羅克魯瓦戰場上使用的座椅,約1640年。
胸甲騎兵團的旗幟,大約1750年;胸甲騎兵(Cuirassier)是裝備了胸甲、馬刀和火器的騎兵,主要活躍在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歐洲戰場上。
展場真的非常大,可惜的是說明很多都是法文,看得有點辛苦,如果想要好好參觀的話建議租借語音導覽,並且預留至少兩小時的時間。
那麼今天的博物館記錄就分享到此了,我們出來的時候天幾乎快黑了,因為還要趕去旁邊的羅丹美術館,所以有些衝忙的結束,那麼就用砲彈做今日的結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