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製材所,就在嘉義市立博物館的旁邊,本來沒在行程裡的,剛好經過於是就繞進去看一下,想不到剛好跟上下午的導覽,收穫滿滿!
嘉義位在阿里山腳下,日治時期日本人開發阿里山,需要有個據點處理阿里山砍下來的木材,於是就蓋了這間嘉義製材工場,從1914年(大正3年)開始運轉直到1941年(昭和16年)中埔大地震時毀損,後來改作為竹材工藝品加工廠,斷斷續續的用到1992年。
嘉義製材所,就在嘉義市立博物館的旁邊,本來沒在行程裡的,剛好經過於是就繞進去看一下,想不到剛好跟上下午的導覽,收穫滿滿!
嘉義位在阿里山腳下,日治時期日本人開發阿里山,需要有個據點處理阿里山砍下來的木材,於是就蓋了這間嘉義製材工場,從1914年(大正3年)開始運轉直到1941年(昭和16年)中埔大地震時毀損,後來改作為竹材工藝品加工廠,斷斷續續的用到1992年。
燈籠滷味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夜市小吃,有一陣子師大夜市變得很熱鬧,常吃的小吃每間都變得大排長龍,整個等不起,就變得很少吃,中間師大夜市起起落落,燈籠滷味也裝潢得越來越新穎,我都忘記以前的樣子了,反正這次經過人比較少,於是就來回味一下啦。
另外我發現燈籠滷味的創始店現在有兩間(哈哈),另外一間是在隔壁的巷子內(師大路49巷9號),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哪間是真的(可能巷子裡的才是),大概又是兄弟分家之類的故事吧,反正我覺得師大夜市裡的滷味味道都不錯(包含大台北),所以可以選人比較少的店就好了。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前身是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建於1937年,台北車站前面的這一區算是台北城內,從清代就是最繁華的地區,大阪商船是一間大型船運公司,光是日治時期在台灣就有不下十個據點,營運的航線也包含了台灣←→日本、台灣←→中國、台灣←→南洋以及台灣東西側等十幾條路線,現在的大阪商船和三井船舶合併成了商船三井依然在營運中。
回來看看這棟建築的歷史,在台灣光復之後,被轉讓給了台灣航業(現在也還健在,民營企業但交通部是最大股東),1958年,台灣省公路局進駐,改稱為公路大樓並且改建了部分建築,直到2014年公路總局遷移,建築移撥給文化部,臺北市公布為市定古蹟,2017年開始了修復工作,將其恢復成日治時期的模樣,最後在2021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籌設成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再次亮相。
這次來嘉義的主要目標就是這座嘉義舊監獄,上次來的時候參觀過,但沒有聽到導覽,感覺只是走馬看花很可惜,於是這次再訪,就是想聽聽看導覽解說,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嘉義舊監獄建於日治時期的1919年,並且持續使用到民83年(1994年),因為直到比較近期都還在使用,所以可以保存得如此完好;2009年開始修復並在2011年作為獄政博物館重新開放至今。
統一村是個示範村落,表示南韓人民沒在怕,在38度線旁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但其實也是像朝鮮一樣的樣板,人口大約500人,大部分是退役軍人,沒有學校設施,沒有小朋友,以務農為主。
最後一站來這裡算是讓大家下車尿尿,還有把握最後機會採購紀念品,是說因為是軍事區內,所以其實自然環境保存的很好,我想應該污染也很少,是個好選擇,因此韓國人也確實會來這裡採購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