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歷史建築,總覺得從建築中想像過去人類生活的模樣實在太神奇了,所以來到西堤島,安排了巴黎博物館通行證上面的兩個景點:巴黎古監獄和巴黎聖禮拜堂,巴黎聖禮拜堂真的太震懾了,我已經紀錄完成(巴黎聖禮拜堂|走進光之教堂,感受十三世紀的信仰與榮耀),今天就來分享巴黎古監獄啦。
巴黎古監獄是巴黎歷史最悠久的監獄之一,和巴黎聖母院和聖禮拜堂相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文化遺產。這座建築原本是中世紀的卡佩王朝王宮的一部分,後來改為司法機關和監獄,並且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
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開放時間:09:30-18:00,5/1.12/25公休
票價:全票 13EUR,優待票 11.5EUR,巴黎聖禮拜堂聯票 25EUR
Paris Museum Pass 景點
巴黎古監獄包含在巴黎博物館聯票內,但是建議大家要先上網預約才能保證入場,我們預約一大早的第一場,搭地鐵出來走一下下就到,很方便。進場一樣要安檢,不過人不多,所以很快就進來了。
巴黎古監獄門票內含一台互動式的導覽機,有中文的語言選項,還滿有趣的。
用機器掃描各個區域裡的小方塊,就可以看到對應的介紹。雖然現在的古監獄大廳空無一物(我們去的時候剛好遇到一個展覽,所以大廳擺滿了展示品),但從導覽機中可以看到模擬過去的景象,整個大廳擺滿了滿滿食物的長桌,太羨慕了吧。
在羅馬時期,這裡是一座堡壘,並且是羅馬總督和法蘭克國王的居住地;之後在十世紀時,卡佩王朝(Capétiens)創立,這裡改建成宮殿。
殘存的樓梯遺跡,似乎是前往過去的地牢。
國王階梯,石造的螺旋樓梯,建於14世紀並且保留至今,連接到上層的王宮區域。
之後後代持續擴建,並且朝向現代化前進。隔壁的聖禮拜堂是路易九世在1243年增建,而腓力四世則在1300年增建了河邊帶塔樓的立面和一個大廳,這個大廳有540坪,是歐洲最大的哥特式民用大廳,建成後這裡被用作餐廳,平日這裡會聚集一千到兩千名的皇家僕人和士兵,並且有四個熊熊燃燒的大壁爐來幫助取暖,因此永遠人聲鼎沸。除了作為餐廳,也會存放武器、食品或木柴,甚至當作宿舍。目前只剩下了底層。大廳旁邊有兩個空間,分別是警衛室和廚房。
進入廚房,兩扇大窗戶保證了廚房的採光,四個角落有著大火爐。這個廚房建於1353年左右,是提供前面提到的僕人和士兵的餐點,國王的餐點是在樓上的國王廚房(現在已經不見了)。大家可以看看模擬圖,當時的火爐上可是架滿了肥嫩鮮美的烤雞。
我以前一直好奇火爐上方長什麼樣子,可惜被封起來了。
島上的食物是搭船從塞納河送來的,直接從外面的坡道運送進廚房,如果遇到重要餐會時,樓下的公共廚房和樓上的國王廚房會一起合作出菜,這裡展示了一張1378年的宴會菜單。
1378年1月6日星期三,皇宮舉行了一場重大的外交和美食饗宴,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第一次訪問法國首都,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組織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主顯節的午餐(晚宴稱作午餐)十分盛大,總共宴請了八百位賓客。
菜單端出了三道菜餚,每道菜餚又有近十道菜,豐盛又色彩豐富,廚師甚至端出了紅白藍三色(卡佩王朝的顏色)的菜色,如果想要看詳細菜單的,可以看官網這裡。
卡佩王朝時期的守衛室,給國王的貼身侍衛使用。1358年王室放棄了這座宮殿,遷移到對岸的羅浮宮,這座宮殿轉型成巴黎高等法院,然後又改為監獄,關押普通罪犯和政治犯。
法國大革命時期這裡設置了革命法庭,是審判反革命分子的中心,參觀後面的監獄會有更多的說明。
看看這個凹陷的石階,過去一定很多人走過這道門吧。
接下來走到了古監獄時期。
王朝離開後,舊宮殿被當作了法院,牢房逐漸從建築物的下部建起,這裡因此被稱為「巴黎古監獄」。
這裡的囚犯是普通罪犯和政治犯的混合體,當時的囚犯待遇取決於他們的財富和地位,有錢或有影響力的囚犯通常擁有單人牢房,裡面有床、書桌和閱讀及書寫的材料,比較沒錢的囚犯可以負擔得起簡陋牢房(被稱為pistoles,法語中的某些金幣的名稱)的費用,這些牢房配備一張粗糙的床,也許還有一張桌子,而最貧窮的人則會被關在黑暗、潮濕、害蟲出沒的牢房中,這些牢房被稱為oubliettes(字面意思是被遺忘的地方)。
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鑰匙和鎖,彷彿可以聽到當時沉重的鎖匙聲。
後來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這裡關押了更多的政治犯,全盛時期有六百人,他們在這裡等待審判和宣判,整個過程最多只有幾週,這間姓名大廳羅列了四千多名被關押的人,以及他們的命運:無罪釋放、流放或處決。
其中最有名的囚犯就是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尼(Marie-Antoinette),她在這裡關押了44天,接受審判,然後被送上了位在協和廣場的斷頭台。
這次巴黎行和瑪麗·安東妮有關的行程還有凡爾賽宮(她在那裏花大錢建了一個皇后村莊,玩農夫角色扮演),以及海軍府(位在協和廣場正前方,見證了瑪麗皇后前往斷頭台的最後一段路)。
這位是法國大革命期間關鍵人物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Robespierre),他原本是一位律師,後來加入了雅各賓俱樂部,這是一個政治俱樂部,他們主張廢除專制、建立平等共和、保障平民利益,並不惜用嚴厲的方式來達成這些目標。
牆上那句法文銘文寫得是「德行若無恐怖作為後盾終將失敗,恐怖若無德行指引便毫無意義。(La vertu, sans laquelle la terreur est funeste ; la terreur sans laquelle la vertu est impuissante.)」
這裡又要再次說到法國大革命,我前面的文章好像都沒寫過,在這裡整理一下好了。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期間是西元1789–1799年,路易十六在1774年繼承法國王位,他的皇后就是鼎鼎大名的瑪麗‧安東妮,即位時才17歲,年紀輕輕加上性格優柔寡斷,面對法國國家財政瀕臨破產(長期打仗欠下巨額國債、凡爾賽宮開支龐大、嘗試稅法改革又受到貴族、教士強烈反對)拿不出解決方法,使得人民不滿,路易十六於是在1789年召開了三級會議(教士、貴族、平民代表),希望能向社會各階層尋求辦法,原本是請各階層討論怎麼增加稅收、改革財政,沒想到表決權不公,占了95%人口的平民只拿到一票表決權,使得表決結果呈現2:1(教士、貴族vs平民),想當然爾的平民代表堅決抗議,最後自己成立了國民議會,路易十六一邊表示妥協卻又一邊在巴黎外集結軍隊,讓民眾更是憤怒,最後在1789年7月14日攻入巴士底監獄,吹響法國大革命的號角。
王權瓦解後,國民議會訂立了新憲法,依然保有國王但須受到議會的制衡,施行立憲君主制,然而路易十六心有不甘,在1791年和瑪麗皇后密謀逃到她的老家奧地利,結果失敗被抓了回來,人民僅剩的信任被瓦解,最後在1792年8月,巴黎群眾直接衝入杜樂麗宮,推翻國王,國民議會成立第一共和國,法王路易十六和皇后也在隔年被分別送上斷頭台。
1793至1794年間,上面提到的雅各賓俱樂部接掌了政權,推動革命法庭(就在巴黎古監獄旁邊、現在的巴黎司法宮(Palais de Justice)),大肆清算反革命分子,上面的姓名大廳就是當時曾受審判的所有人,數以萬人被送上斷頭台,領袖羅伯斯比爾主張用「恐怖」保護革命,因此這時期也被稱為恐怖統治;幸好在1794年,羅伯斯比爾就被同僚認為太過極端,自己也被送上斷頭台,恐怖統治結束。
之後的四年法國改由督政府領導,然而內政無法穩定,經濟依然混亂、財政危機沒有解除,於是在1799年拿破崙崛起,逼迫督政府下台,至此結束法國大革命的十年。拿破崙的故事也滿有趣的,不過我們參觀楓丹白露宮時有更多關於他的事件,就留到那時候再寫好了。
前面提過這裡關押過鼎鼎大名的瑪麗皇后,路易十八在王政復辟後命人在這裡建了一座小禮拜堂,以紀念瑪麗‧安東妮在古監獄的囚禁與殉難。
牆面上的符號是交叉的MA,代表Marie-Antoinette的縮寫,而白色的淚滴象徵著悼念與哀傷。
另外還有展示和瑪麗‧安東妮相關的物品,她穿的衣服、鞋子和首飾盒,地毯是當時鋪在她牢房裡的,而椅子則是路易十八捐贈給古監獄,可能是為了讓來參觀瑪麗‧安東妮牢房的民眾有一個可以休息或冥想她命運的地方。
然後我們踏出了沉重的紀念禮拜堂,再次見到陽光。
這裡被稱為女囚庭院,囚犯每日有短暫時間可以到這裡放風、散步或交談,牆上寫有當時被關押的貴族女子故事。
這座石造水槽在當時是提供囚犯打水、清洗衣物、日常清潔之用的公用設施。
互動導覽機還有一個小遊戲,收集到各個地點的金幣就能獲得最後的寶藏(可以輸入信箱領取寶藏,但我什麼都沒收到就是了哈哈。)
古監獄到此就結束了,其實建築內已經沒什麼東西,但互動導覽做的滿好的,因為它就在聖禮拜堂旁邊,並且包含在巴黎博物館通行證裡面,因此還是值得一看,不過如果時間不夠的話,推薦大家優先選擇聖禮拜堂啦。
我們下次見。